个行业都会没落和衰亡。”叶悠然说。
见周奚望着自己,叶悠然继续说,“基本面看,快乐单车、共享经济很火热,尤其是受到了年轻客群的追捧,因此资本都在涌入。但是,抛开资本炒出来的繁荣,回归到最原始的商业逻辑,快乐单车自身基本不能实现盈利,资本一旦撤出,就只能死。”
共享经济如火如荼来自于资本的热捧,资本可以通过进进出出的融资游戏来赚钱,但对企业本身而言,要长久生存和发展,最终必须回归到赚钱、盈利这个硬核逻辑上。
想要赚钱,就必须符合一定的商业逻辑,也就是靠什么来赚钱。比如:酒店行业要赚钱,要靠足够高的上房率,互联网企业要赚钱,要有足够多的流量能变现。
同理,快乐单车想要赚钱需要有足够多的人来租车,并支付一定的租车费用。
为了实现第一点,目前快乐单车依靠的是在市场上大量投放单车,提高车辆在市场的保有量,同时,通过贴钱让用户免费用车,逐步培养起用户租用单车的习惯。当然,这也是当前许多新行业打开市场的惯用招数。
但是,获客后呢?要如何从这些客户身上赚钱?
最直接的赚钱模式是向客户收取能超过维系用车成本的租车费,但根据现有的数据测算,这个租车费会非常高,远远大于客户买一辆车的成本。这就违背了“共享”的理念用极低的成本去享受远高于成本的服务。
快乐单车等企业肯定也能算出光靠租金赚不了钱。所以,它们抛出了另一个噱头可以通过单车共享获取用户信息和流量。
互联网时代,什么最值钱?那当然是流量。
于是,共享经济火爆资本圈,每家共享企业出来不谈如何通过主营赚钱,只谈能通过项目抓取多少流量。
人人都在喊流量为王,但鲜有人思考,流量应该怎么才能变现赚钱。
“快乐单车的确可以获取一部分客户流量,但是单靠它们自身,没有把流量二次转化表现的能力。”叶悠然笑了一下,“最乐观的是,它们可以把流量转卖给成熟的互联网企业,比如阿猫和企鹅,等着被并购,成为阿猫或者企鹅获客的一个小端口。”
也就是说,快乐单车最终的命运不是成为一家能自我产出利润的大企业,而是创始团队卖掉股份赚钱走人,这个行业最终也难逃衰败命运。
听到这里,周奚终于点了点头,“什么时候做出来的?”
“青州回来1个月左右。”叶悠然不敢托大,老老实实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