辙两兄弟。两人都已经习惯了苏衡日日接送他们上学放学,现在苏衡又要出远门,还不知多少?年后才能见面,一想到这?个,两人就两眼?泪汪汪,泪水止都止不住。
“哭什么?”,苏衡只好安慰两个弟弟,“都这?么?大了,怎么?还那么?爱哭鼻子。你们在书?院好好听先生讲课,再过几年学成,考上举人,定然?是要进京参加礼部试的。倒是不就能见到了。”
“可是,呜呜,可是那还要好几年呢!也太漫长了……”苏轼抽抽噎噎地拉着苏衡的袖子,不想放他离开。
“那我?努力挣钱,等挣够了钱,就把你们接到京城念书?。”见两个弟弟哭得实在伤心,苏衡只好提前吐露自己的打算。
京城的房价极为高昂,哪怕贵为宰相,若是没有官家体恤臣下,赐予屋宅,也只能在宫城附近租赁宅子,根本没办法?靠着薪资在寸土寸金的汴京买房。苏衡在汴京这?些年,靠着在道观行医以及在熟药惠民南局坐诊的诊金,虽然?攒了一些家当,却是杯水
春鈤
车薪,完全无法?在京城租下一间?足够一家六口?还有仆役居住的大宅子。
“那阿兄你不是会很辛苦?还是不要了,我?会更加用功念书?,早点考上举人,进京找你的。”苏轼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我?也是!”苏辙用力点头。
苏衡目光一片柔和,道:“嗯。”
“乖徒儿,走咯!船要开了。”贵生道人扬声提醒。
十五岁的少?年辞别家人,再次登上航船,踏上前往东京汴梁的旅途。
来时因忧心苏序的病情,夙夜兼程,快马轻舟,如今苏序病愈,苏衡师徒便也不急着赶路。江水潺潺,离思悠悠,木造的航船却有着一颗空荡荡的心,不解离愁,只一味地载着满船的乘客不带一丝留恋地扬帆而去,驶向远方。
第95章 第95章 邓州月夜
仲夏五月, 邓州的百花洲正是满湖粉荷弄清影,不爱深红爱浅红的时节。白日时分, 不少身穿青布襕衫的书生在湖边或吟诗作对,或赏荷品茗,或伴着荷香读书。
这一带的热闹景象,还?要多谢去年就?任邓州知州的范仲淹。要知道,邓州城东南这一带原本就?是一片洼地,幸有好几任知州在这里修整湖泊,种植花木,建亭造台, 渐渐地, 这一处洼地才被?改造成邓州一景。这一带因遍植花木,一年四?季百花争窈窕,一水自涟漪, 邓州百姓于是称之为“百花洲”。
范仲淹到任后, 再度修缮此地,引水入湖,还?兴建了嘉赏亭、菊台等亭台楼阁。在百花洲的一侧, 有一间书院,范仲淹常来此教书讲学, 那便是“春风堂”。
范纯祐曾来信邀请苏衡来百花洲赏花。苏衡自眉州一路北上, 途径邓州, 想起好友之邀,便与贵生道人商量可?否在邓州小住几日。贵生道人一向爱游山玩水爱热闹,自是欣然应允。
于是,苏衡师徒两人便进了邓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