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七月半。苏家的后院里早早地用竹竿搭好了三脚竹架,架子上放着竹条编制成的灯窝形状的盆,这便是中元节家家户户都要准备的“盂兰盆”。
“盂兰”是梵语,意为“倒悬”。据传,在?中元节供奉此器物,可解亡亲倒悬之?苦。至于各类供奉的冥币与?冥器,早在?中元节前几日,街头巷尾就已经开始叫卖兜售了。纸糊的五彩衣服、金犀假带、头冠鞋靴……凡此种种,应有尽有。
苏家的盂兰盆架子上已经挂满了纸糊的衣物,盆中装满了冥钱。一切准备就绪,苏洵一把火点着了竹架。苏家众人围拢一旁,注视着火苗一点一点地从攀着竹架往上,将其上的冥器冥钱全部吞噬殆尽。盂兰盆浴火化烟,香烟与?灰烬带着苏家后辈对祖先的祈念,盘旋升空,融入云霄。
开封百姓,若是今岁在?城外有立新坟的,在?这一天会去?祭扫一番。万幸,苏家阖家安康,无须出?城,便在?家中设一祭桌,祭祀祖先。
“轼儿,你同卯君一道把这些麻谷杆绑到?四条桌子腿上。轸儿,你来把这篮子练叶铺在?祭桌上。”程氏指挥着儿女们亲自动手布置祭桌,以示对祖先的尊敬与?虔诚。
至于苏衡,他在?厨房准备供奉祖先的素斋去?了。七月十五这日,供奉给先人的必须是素食。这日一大早,就会有小贩用篮子装着祭祀用的穄米饭、明菜花、花油饼等?斋食巡门叫卖,十分方便。
程氏知道时,感慨道:“到?底是京城,只有想不到?的物什,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往年在我们眉山,中元的祭品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的。”
哪怕来了京中,苏家还是习惯亲自动手。外人做的素食,怎么比得上苏家晚辈亲自做的素食更有心?意。
麻谷杆和穄米饭都是为了向祖先报告秋日的好收成。苏家众人祭祀祖先过后,这才更衣出?门,前往与狄家约好会面的桑家瓦子。
桑家瓦子里,大大小小的勾栏已经连着上演了好几日的目连经救母杂剧。虽然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剧情还是老一套的佛子目犍连从地狱救母升天的剧情,但是开封的百姓们依然百看?不厌。今日中元,来看?此剧的观众人数甚至是平日的两倍。
游人实在?太多,苏家五口人刚步入桑家瓦子,就有一股人流从侧旁涌来。苏洵只来得及护住爱妻与?长女,带着她们飞速往后退,险之又险地避开了人流。
苏轼与?苏辙原本一左一右地挨着苏衡,但由于没?有任何防备,一下子就被可怖的人流裹挟着,离苏衡越来越远,等?回过神来,兄弟俩目光所及之?处,已经找不到?苏衡了。苏家三兄弟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就被汹涌的人群冲散了。
苏衡被迫随着人流往前,一直走到?中瓦子最大的莲花棚,拥挤的人群才像失了束缚的沙子,一下子分散开。苏衡面无表情地理了理被人群挤乱的衣袍,决定下次再也?不会在?节日出?门凑这个热闹。
这一带的瓦子连成一片,从桑家瓦子往北走,依次是中瓦子和里瓦子。他昨日与?狄咏约好的会面地点是位于桑家瓦子的白鹿棚。如今他被人流裹挟着往北,已经错过白鹿棚,来到?中瓦子里最大的勾栏莲花棚。
再无奈,也?要往回走。否则阿父与阿娘定然要担心?,弟弟妹妹们也?无法专心?看?剧。更何况,以他对自家二弟的了解,没?准这会儿小哭包已经开始哭了。
这一带的三个瓦子都极大,不仅有大大小小的勾栏数十座,还有许多小摊小贩在?出?售吃食与?恶鬼面具。不少小郎君与?小娘子们都带着一张青面獠牙的面具,试图扮作凶煞恶鬼,然而脆生生的说话声与?银铃般的笑声彻底出?卖了他们。游人见了不觉可怖,只会被这些孩子们可爱得莞尔一笑。
苏衡逆着人流,缓步穿行于灯火明亮的长街。在?这样的黑夜下,惟有头顶的明月与?街边的灯火可以映照出?一片光明的地界。但是,有光便有暗。总有一些灯火阑珊处,潜藏着不为人知的黑暗与?勾当。
“抢小孩的恶贼,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