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1 / 2)

“唉,弟弟红红的,皱巴巴的,没有小兔子可爱。”苏轼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

采莲:“刚出生的小宝宝都是这样的,六郎君的眉眼像极了娘子,等过段时间张开了,定然好看。”

“真的吗?”苏轼的视线在苏辙和程氏之间来回转,眉头皱得更紧了,“像吗?我怎么没看出来……”

苏轼年纪小小就已经有严重颜控倾向,站在原地嘀嘀咕咕了好一阵。

“兔子养着,大家一起玩。”苏衡见苏轸和苏轼两人迟迟争论不出一个结果,开口道。

仲春二月,寒梅吐蕊,素白的花瓣小巧精致,一簇簇点缀在梅枝上,暗香浮动,清影幽幽。春日的阳光穿过掩映的白梅花枝,照亮了树下少年的眉眼。

少年肤色白皙,欺霜赛雪,著一袭青衣,眼帘微垂,怀里正抱着一只白兔。

原来,苏洵竟在苏轸和苏轼姐弟俩争抢时,悄无声息地把兔子塞长子怀里了。

苏轼眼前一亮,“嗖”地一下黏过去,喜滋滋地贴着苏衡,心里像个痴汉似的“嘿嘿”直笑,嘴里嚷道:“好,我听阿兄的!”

果然还是兄长更养眼。兄长最最最好看了!

“我也听阿兄的。”苏轸乖巧点头

??????

“阿噗!”程氏怀里的苏六郎似乎醒了过来,吐了吐泡泡,旋即瘪着小嘴,嚎啕大哭起来,“哇哇”

“乖,不哭不哭啊,阿娘在这呢。”程氏轻声哄着小儿子。

苏洵瞅瞅刚出生的幼子,又看了看围着白兔的三个孩子,想起幼子正好属兔,突然福至心灵。

于是,苏家六郎有了个很可爱的小名卯君。

不过嘛,苏轼更喜欢喊家里养的小兔子“糯米团子”,喊最小的弟弟“小兔子”。

第21章 京城来信 阳春三月,春景明媚,和煦的……

阳春三月,春景明媚,和煦的春风拂过眉山这座依山傍水的小城。城中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的安乐而平静,仿佛不受外界纷扰。

纱縠行中,苏家刚添新丁,昨日才摆了场热热闹闹的满月酒。今日家中无事,苏洵搬了张椅子,坐在院中梨花树下,悠闲地扇着蒲葵扇。

院子里的菜畦被采莲打理得极好,前些日子刚种下一行生菜、一行韭菜、一行黄瓜苗,还有一行苏轸苏轼姐弟俩强烈要求的胡萝卜。这行胡萝卜长成后,将会成为苏家新成员一只叫“糯米团子”的白兔子的口粮。

靠近菜畦的墙角处堆放着一捆细竹竿,那是采莲专门备着,等黄瓜幼苗长叶抽蔓时,拿来搭篱架的。

院子西面还种了不少果树,主要是石榴树。现下还没到石榴花的花期,满树都是浓密的枝叶,绿意盎然。高大的树荫下,苏轸和苏轼正饶有兴致地拿着胡萝卜喂兔子。苏衡在一旁看着弟弟妹妹玩耍。

最小的苏六郎刚刚睡醒,程氏见了,连忙轻轻摇动摇篮哄他。苏六郎因为一睁眼就看见了程氏,所以安安心心地在小摇篮里躺着,不哭也不闹,倒是个乖宝宝。

黄莺儿在枝头梳理着羽毛,偶尔仰头向着天空啼叫几声。澄澈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流云,春日的暖阳为它们镶上了金边。好一派和乐闲适的风光。

然而,一封来自京城的家书打破了苏家的宁静。

苏洵拆开小厮送来的信件,细细浏览,原本舒展的眉头渐渐皱起。

吾弟亲启:

久别思念不忘,盼家中安好。遥知吾弟再获麟儿,不胜欢喜。涣独居京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不胜唏嘘。

……

京城近来隐忧不断。去岁冬,鄜延路言西平王赵元昊反。朝廷明令禁边人与元昊互市。元昊狼子野心,果于今春正月,建国大夏,妄自称帝。

……

朝中风雨欲来,恐战事不日即发。闻衡儿无心仕途,立志从医,或为幸事。文人以儒治天下,将士以武平天下,医者以仁安天下。医,亦济世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