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产也很顺利,成功生了个大胖小子。这还得多谢小神医呢。一点水团,聊表谢意,你就莫要推辞了。”宋大娘似乎生怕采莲把食盒还给她,解释了几句就急急忙忙地走了。
“别急着走呀,我包了不少粽子,带几个回去尝尝呀。”采莲在宋大娘身后喊道。宋大娘没回头,只在巷口背着她摆了摆手,便往左一拐,再看不见人影了。
采莲见状,笑着摇摇头,便打算关门。谁知这时,又有一道男子的声音从外头巷口遥遥传来:“且慢”
一位带着斗笠,一身渔人打扮的男子背着一个竹编地鱼篓,气喘吁吁地小跑过来。
“阮大郎,是你呀。端午安康呀。”采莲笑吟吟朝他福了一福。
“任娘子,端午安康。”阮大郎顺了顺气,向采莲回了一个叉手礼。
“叫我采莲就行,许久没听见有人喊我‘任娘子’了。“采莲愣了一下才发应过来。她本名任采莲,父母去得早,幸好程太夫人心善,收留了她。程家上下都唤她采莲,渐渐地,倒没人记得她原本还有个姓了。
阮大郎憨憨一笑:“我原是青神人氏,几年前才搬到眉山居住。当初,我家与你家还是邻居呢。那日来府上求医,我便觉着你眼熟,只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罢了。”
“原来是旧相识”,采莲眼底有些落寞,“我幼时曾发过一次高热,忘了不少旧事。因此,也没认出你来。”
不打紧不打紧”,阮大郎连连摆手,“对了,这是我今早捕到的几尾鲈鱼。这时节,就数鲈鱼最鲜最肥美。拿给小神医尝尝,权当端午的节礼了。”
阮大郎卸下背后的鱼篓子,从里头拎出一串用草绳捆好的鲈鱼。
“好大的鲈鱼,多谢你费心。”采莲这次有了经验,没接过这串鲈鱼,只道,“劳烦你在此稍后,我去厨房里头给你那些粽子,你带回去和阮娘子一块儿尝尝。”
阮娘子喝了苏衡开的鲤鱼汤,高高肿起的腹部总算消到正常孕肚大小,人也能喘得上气了。算算日子,阮娘子肚子里的胎儿已有八个月大了。想来也是因为阮娘子行动不便,只能在家中待产,阮大郎今日才独自来访。
“给,系红绳的是甜粽,系绿绳的,是我们家三郎想出来的新口味。你带回去给尝尝。”采莲把粽子给了阮大郎,这才接过那串鲈鱼,从容地与阮大郎道别。
一手提着一盒水团,一手拎着一串鲈鱼,采莲收获满满地回了厨房。厨房里,青枝和金蝉已经准备带去玉局观端午集市上售卖的粽子,一盒盒地打包好了。
“好肥的鲈鱼!直接上锅清蒸了,淋上热油,撒上葱花,保准好吃!”青枝雀跃道。
“这鱼哪来的?”金蝉从采莲手里接过那串鱼,解了草绳子,把几尾鱼都扔进大水盆里养着。
“阮大郎送的。还有这水团,是宋大娘送的。青枝,你不许偷吃!”采莲特意叮嘱道。
“哦……”青枝眼馋地吞吞口水。
·
玉局道观的端午集市从巳时开市,到午时就结束。虽然才短短两个时辰,但也足够百姓们买到心仪的节庆之物。况且,摊主们也是要过节的,卖了货物挣了银钱,正好欢欢喜喜地家去过端午。
苏衡的端午挣钱计划自然瞒不过苏洵和程氏。苏洵满怀大慰,还做主预定了一辆驴车。在端午这日,驴车载着苏家一行人与半车粽子,缓缓进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