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 / 2)

近的那家医馆,把郎中请来了。那郎中先问葵水,再一把脉,手下脉象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心下笃定,顿时一展眉头,脸上浮现出笑意。

“恭喜郎君和娘子,这是喜脉。”

·

自去年夏日程氏被诊出有孕,至今已过去数月。

苏洵夫妻多年无子,苏洵日日供奉张仙,终于求得一胎,自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悉心照料程氏,生怕她与腹中胎儿有一丁点闪失。

同住城南的张稳婆经验丰富,推断程氏生产的日子大致就在年节之后,导致苏洵这个年也没过好,一门心思都扑在程氏身上,连年夜饭吃了什么都没留意。

然而,从大年初一到元正十五,程氏的肚子一直静悄悄的,并没有什么大的动静。

元宵过后,眉山大大小小的街巷依旧挂着节日的彩灯,而四处飘舞散落的爆竹红纸已被清扫一空。加之昨夜又淅淅沥沥地下了今春第一场雨,眉山大大小小的石街都被冲刷得干干净净。

今朝日头一出来,春日和暖的阳光一晒,青石板铺就的路面顿时变得清清爽爽,看着更为雅洁。

热闹的新年一过,街道两边的摊贩们重新开始叫卖起来。但大家多多少少还在回味着过节的余韵,还没吆喝几声,就和左右摊主唠嗑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起元宵的花灯和瓦子的表演,松弛感满满。

位于城南的苏家却与这满城的松弛格格不入。自元宵起,苏家老老小小上上下下都紧绷着一根弦,时刻不敢松懈。这其中,又以苏洵最为紧张焦灼。

“张婆婆,我夫人现在情况如何了?她前两次生产都极为艰难,这次可千万要做好万全的准备。热水、热巾子可还够?需不需要我再唤厨房备点粥饭面食之类?”苏洵心里越是紧张,面上越是严肃,板着脸孔,剑眉紧蹙,吓得连最顽劣跳脱的苏二郎都似见了猫的老鼠,缩在一旁不敢吱声。

“要准备的物件早早就备齐了”,张稳婆不慌不忙,“苏二夫人刚喝了一碗百味羹,现下还不饿。若是郎君不放心,等时辰差不多了可以叫厨房熬一碗参汤,待夫人产后饮用。依老身看,夫人体虚,参汤补气养血,对她最有好处。”

苏洵忙连声应下。

焦灼地等了近两个时辰,程氏终于发动。

痛呼一声连着一声,仿佛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听得人心头揪起。程氏前两次难产与二女早夭的阴影仿佛又笼罩苏洵心头,让他坐立难安。

无奈何,苏洵只好负手在外间来回踱步,听着里头程氏的痛呼,掌心收紧,指甲几乎要陷进肉里。

“阿弟,宽心。我听说自从弟妹被诊出有孕,一应饮食起居,都严格遵照妇科圣手柏郎中的嘱咐进行。你阿嫂这次也在里头照顾弟妹,相信弟妹一定会平安无事的。”苏涣拍拍苏洵的肩膀,宽慰道。

苏涣一直在外做官,今年正好任满,按例须赴京述职。苏涣便借此机会回了眉山一趟,与家人小聚。没成想,正好遇上程氏临产。

“那就借阿兄吉言了。”苏洵仍是眉头不展,只在心里默念“张仙”,以求程氏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