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衡平静无波地?小脸上头一回现出明?显的喜色:“是我家里给我的回信吗?”
“喏。眉山那边送来的。你说呢?”贵生?道人笑吟吟道。
“谢谢师傅。”苏衡稳稳地?接过信件,回书房拆看起来。
这信拿在手上时?便觉得沉甸甸地?坠手,拆开看,里面竟有多达二十多页信纸,信纸上的字迹不一,细数起来,多达四种。
苏衡心下一暖,知道这是阿父阿娘还有弟弟妹妹每人都动笔写了回信。若不是最小的六郎还不识字,恐怕这字迹还要再?多上一种。
嗯?这是
苏衡眼神一柔。其?中一页信纸上一字也无,正中间最显眼的地?方是一个黑乎乎的小手印,旁边还有一行稚嫩的小字:小兔子书。一看便是苏轼的代笔。
苏衡把手覆在那墨手印上比了比。看来小卯君与他?离家那时?相比,长大?了不少。也许是兄长滤镜,苏衡欣赏这枚小手印足足欣赏了一刻钟,怎么看怎么可爱。
欣赏完幼弟的手印,苏衡这才拿起厚厚的一沓信纸,逐页逐字细看起来。
这手端方板正的字体,一看就是苏洵写的,信中除了关心他?的吃穿用度,还问了不少与边关战事有关的问题。苏衡轻易便能透过这些?问题看到苏洵对国事的忧虑。
接下来两页是程氏所书,得知苏衡跟随贵生?道人去了延州行医,程氏忧心万分,字字句句都在叮嘱他?注意安全,切勿涉险。
苏轸心细,深知苏衡心意,在来信中细细交代了祖父还有阿父阿娘的身体情况。自从?苏衡离开眉山,苏轸就主动承担了督促家里人每日习练八段锦的任务,日日监督苏家众人在晨间打上一套“唐真?人安乐法”,重点监督惯爱偷懒的苏不疑。苏不疑原以为大?堂弟云游潇洒去了,他?也能歇一歇,不再?练这个该死的功法,没想到大?堂弟不在,大?堂妹却成日盯着,简直苦不堪言。
一沓家书中,苏轼一人写的内容就占了几乎一半。苏衡特意数了数,足足有十页纸,其?中有五页纸都是在表达对他?的思念,问他?几时?能回眉山,有三页纸是在邀功求夸奖,里头详细记述了苏轼的“丰功伟绩”,剩下两页纸,就全是在告状了。
“这是把全家人的状都告了一遍?”苏衡读着最后地?两页纸,哭笑不得。
苏轼一是告苏洵的状,指责苏洵每日压着他?读书就算了,居然还有惩罚,背不出来就不许他?吃点心。二是告他?阿姐的状。小家伙还挺记仇,把自己与苏轸吵架的每一件事就记了下来,让苏衡来评理。
“某年某月某日,阿姐与我争抢阿兄的椅子,阿姐凭借身高与力气优势,抢赢了。阿姐以大?欺小,我不服,遂吵之。”
椅子?苏衡回想了一下,该不会是他?在书房里看书时?,坐惯的那把圈椅吧?苏衡默默扶额,书房中的圈椅有的是,他?坐过的就那么受欢迎吗?
“某年某月某日,糯米团子病。兽医爷爷说是吃多了积食。一定是阿姐昨日喂了太多胡萝卜,阿姐却说是我喂多了青草,简直不可理喻。吵之。”
糯米团子是苏家养的那只白?兔的名字。想来是苏轸与苏轼都想喂兔子,可怜的糯米团子被两人一通狂喂,吃撑了。苏衡摇摇头,轻轻叹气。
苏轼状告的第三个人,是苏不疑。这完全在苏衡的意料之中。这两人打小就不对付,在老宅办家宴时?,两人就经常因?为吃食争吵起来。
苏衡往后看去,发现苏轼还控诉了第四个人,这个人确实苏衡没想到的小堂弟苏不危。小堂弟今年才三岁,这也能惹到家里这位小黏糕?
原来,苏轼见苏不危老是宅在家中,不是发呆就是睡觉,他?的几位哥哥又要去书院上学,只有旬休时?才能回家一趟,便主动邀请苏不危出去玩。没想到苏不危竟然拒绝了他?。苏轼很不理解,待在家里多无聊,定是小堂弟害羞。于是,苏轼又去邀请苏不危。就这样,苏轼连着找了苏不危三次,都被拒绝了。
苏轼:?原本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