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1 / 3)

苏衡还在苏家时,苏辙还太小,现在已经不记得苏衡的模样了,他只有个隐约的印象。在他关于苏衡仅有的模糊记忆里,总是会?出现院子的石榴树、吃草的小白兔、嘎吱响的摇篮,还有温柔却模糊的小调。

不过长姐苏轸纠正?他说,阿兄性子清冷,不会?哼曲子,他定是记错了,把摇篮“吱呀吱呀”的声音当成了摇篮谣。

“二哥说了,大?哥什么都会?,肯定也会?哼曲子!”小苏辙脆生生地说。

“……”苏轸一时语塞,“会?不会?是一回事?,但是以?阿兄的性子,轻易不会?做出哼曲子这种事?的……”苏轸虽然也是兄控,但好?歹比苏轼要理?智一些。苏轼对苏衡简直就是盲目崇拜,都快把苏衡吹成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神?仙了。

“大?哥的性子?大?哥不是一个很温柔的人吗?”小苏辙问道。

“唔怎么说呢”,苏轸努力思考着应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自家兄长,“阿兄他不是那种成日微笑,还笑得一脸温柔的人。阿兄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初春乍暖还寒时的风,吹在身上微凉,但是细细体会?,又能感受到春日的温柔。”

苏辙听了歪歪头,表示无法想象。

苏轸揉了揉他的脑袋:“等你见到阿兄,你就知道啦。”

于是,苏辙也开始盼着苏衡回

??????

家了。

“唉”苏轼忧郁地长叹一口气,“北边正?在打仗呢,阿兄是去那边治病救人的,战事?不结束,阿兄恐怕会?一直待在边关。”

“那战事?什么时候能结束呀?”苏辙追问。

“我也不知道。”苏轼郁闷地说。

“……”苏轼与苏辙兄弟俩对视了一眼。

“唉”两人双双叹气。

北边的战事?到底何?时才能结束?苏轼不知道,但苏洵却在苏涣寄来的一封封家书中窥见了北边的局势。

四月,苏涣来信。信中说,契丹上月派谴使臣送来国书,要求大?宋割让关南十?县。朝堂上的相公们自然没有答应这等丧权辱国的要求。于是,契丹便集兵幽州,重兵压境,威胁大?宋割地。契丹国富兵强,且如今宋夏交战,若是契丹也加进来,大?宋以?一敌二,恐有亡国之灾。在此危急关头,知制诰富弼挺身而出,出使契丹,以?求和?议。

苏洵忧心忡忡。苏衡在来信中却没有提及这点?,只说他已从庆州迁往泾原路游医。狄青与其夫人魏氏亦在泾原,对他很是照顾,让苏洵不必担心。

苏洵深深叹气。若是大?宋与契丹和?议不成,北方的战火就要烧得更旺了,衡儿身在边关,他怎可能不担心。只希望出使契丹的使臣富大?人能够说服契丹国主,与他们达成和?议。

七月,苏涣再次来信。信中道,使臣富弼口才了得,据理?力争,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拒绝了契丹的割地要求。富弼回朝将契丹提出要求上报天子,带着?新的和?议方案再使契丹。但与此同时,西夏元昊入寇渭州,大?败宋军于定川寨,泾原路马步军副都总管葛怀敏阵亡。

“这已是第三次大?败了。”苏洵握着?书信的手有些不稳。契丹恶虎雄踞一方虎视眈眈,西夏豺狼贼心不死狡诈难缠,目前的局势实在不太乐观。

苏洵看完苏涣的信,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打开苏衡写的家书。苏衡的信总是言简意赅,保持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对定川寨的战事?只一句话略略带过,更多是则是边塞生活日常。狄青一家就住在苏衡师徒隔壁,两家时常往来,因此苏衡的信中常会?提及狄家人。

与衡儿相熟的那位狄将军,倒是个将才,率军出击,屡屡获胜,连官家都对他产生了好?奇,想下旨召狄青陛见。不巧遭逢西夏犯边,狄青率兵支援,官家无缘得见,竟命人画了狄青的画像送往京城一观。苏洵读着?苏衡的书信,心下赞道。

十?月,苏洵终于收到了一则好?消息。大?宋与契丹双方都同意了加岁币的条件,和?议达成。苏洵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