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2 / 2)

磨磨蹭蹭就是?不想上车。

“嗯?”苏衡淡淡地投下一眼。

“来了!”苏轼浑身皮子一紧,立刻踩着上马石爬进了车厢。

驴车摇摇晃晃,很快将苏家兄弟俩送到了天庆观东门。苏轼一跳下马车,就有一个比他矮一个头的小郎君巴巴地迎上来,面露焦急道:“苏兄,你最近怎么来得越来越迟了。你昨日走得早,没听见张先生?宣布今日有个随堂小测,那卷子都已经准备好了!”

“哦,小测而已,又不难,慌什么。”苏轼无?所谓地摆摆手。

苏衡也从车上下来了。那小郎君瞅了一眼苏衡,乖乖地喊了一声?:“苏家哥哥好。”

这位小郎君姓陈,名太?初,因在家中排行第九,大家也叫他陈九郎。陈九郎也是?眉山人?,他家就在天庆观附近的巷子里。因为?离得近,陈九郎也申请了走读,下学了就直接回家住。他的年纪比苏轼还小上一些,六七岁左右,但与苏轼性情相投,两人?便成了好友。

苏轼开始走读后,陈九郎每日便在东门等他的小伙伴一起进去。苏衡每次送苏轼至北极院门口能都看到他。

“你们快些进去吧。”苏衡道。

“好!”

“知道啦,阿兄,下学记得来接我!”

苏轼依依不舍地和陈九郎一起进了北极院,一步三回头,两眼泪汪汪。苏衡站在原地,无?奈摇头,等目送苏轼进了里门,这才?登车离去。

·

在眉山的日子恬淡而宁静,没有纷飞的战火,亦无?伤兵的呻吟,只有南飞的大雁似曾相识,应是?从北地飞来。时光在城南城北往返的车轱辘间悄悄游走,一转眼,就到了中秋。

年中月半,本就是?阖家团圆的佳节。苏衡三载未归,今年终于能回苏家老宅,与家里人?一道吃一顿团圆饭,原是?一件喜事。只是?,一想到过了中秋,苏衡便要与贵生?道人?一起离开眉山,前往京城,苏家三姐弟就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阿兄,要不你再多留几个月,等过了年再走好不好?”苏轼抱着苏衡给他们几个弟弟妹妹扎的兔子灯笼,吸了吸鼻子。

“嗯嗯!”小苏辙怀里也有个同款的兔子灯,闻言用力点头。

苏轸虽然也很不舍,但还是很懂事地教育两个弟弟:“你们两个别为?难阿兄。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再过几个月怕是江面都要冻得结冰。而且大雪天的,行车走马也不方?便。”

“唉”苏轼与苏辙兄弟俩齐齐叹气,一左一右动作十分一致地与苏衡贴得更?近了些,异口同声?道:“阿兄呜呜!”

被两人?夹在中间的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