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1 / 2)

他跟在谢策身边太多年,是震怒还是佯怒,邱林远闭着眼都能听出来。

而殿内。

谢清晏在长公主一声惊呼里,弯腰捡起了地上掉落的长剑,走向谢策。

谢策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几乎下意识想要后退,但帝王的自尊与傲慢决不允许他那样做哪怕面对的是他最怀缅最曾让他沉恸于“早夭”的儿子。

在谢清晏踏至他面前半丈内,谢策终于眉峰一抖:“你想做什么?”

谢清晏冷淡地撩起眼:“陛下若问心无愧,怕什么。”

“……!”

谢策怒意猛起,又遏住了。

谢清晏冷然盯着那双与他几分相似、却又早已被岁月与帝位侵蚀的眼。

“臣走到今日,步步履血,不畏一死,就是想亲口替十六年前枉死的裴氏满门问问父皇可还记得,当年是谁为父王诛杀逆贼、是谁满身箭簇保得父皇从伯兄们的亲兵下逃离王府,是谁顶着兵戈冒死冲出宫门宣先皇遗旨,又是谁白刃协身、宁死不退?!!”

“…………”

震声绕梁,穿透了殿门,直入云霄。

风雪在门外呼和,像是长风荡过穹野,数不清的冤魂十余载凄声呜咽。

谢策终于从那种悔恨与瑟然里回过神,目眦欲裂:“好,好,你忍了这么些年,不肯与我相认,原来就是为了今日,你是恨朕啊,你是要逼宫来质问你父皇吗?!就为了一群已死之人?!”

“……”

谢清晏胸膛起伏犹剧烈,眼神却沉了下去。

他情绪归于寂静,终于垂眸,低低地自嘲至极地笑了声:“不,陛下错了。若我想逼宫质问,便不会等到今日尘埃落定。”

那人抬眸,望着谢策:“从前想问,可步步至今,早已不必问。”

“…………”

谢策一僵。

他看得分明,谢清晏眼中的失望与冷漠,对他没有半分父子温情,亦没有犯上不敬,只是最纯粹也最极致的漠然疏离。

谢策心里一颤,刚要开口,就见谢清晏将那柄长剑倒提起,双手递向他。

“陛下不是要剑么,剑一直在。”

“……”

谢策下意识地抬手去接。

“只可惜昔年为陛下执剑之人,热血洒尽,却作白骨。舍命之义,怎抵得过帝心寒暖。”

谢清晏在松手的刹那,漠然回身,再无一丝眷恋:

“那我便代裴氏一族,祝父皇,独尊天下,长乐无忧,国祚绵延。”

“哐当。”

长剑落地,盖不住身后那一声颤栗:“琅儿……”

“谢琅已经死了。”

谢清晏弯腰,扶起了戚白商,向外走去。

“死在了十六年前,母后在启云殿亲手纵下的那场大火里。”

那人在殿门前停住,侧过脸,却终究没有转回身。

“……或者更早,死在他的父皇第一次对裴家动了灭门之心时。”

“”

死寂比恸声更震人心。

戚白商眼睫微颤,回手握住了谢清晏的,她随他一同跨过那道高高的、巍峨皇庭的殿门。

他们并肩,越过殿外百官与内侍们复杂交织的视线,一步步踏下长阶。

天地辽阔豁然。

而他与她的手交握着,没有松开。

“看,夭夭。”

谢清晏仰脸,看向云消雪霁,终归寂然的长穹。

“……雪停了。”

第88章 殊途归同,生死与共。

在戚白商的马车离开上京那日, 宫中传出了一道圣旨

陛下亲笔御令,任戚世隐晋大理寺卿,合其所办安家贪墨案、宋家叛国案, 重查当年裴氏谋逆之案。

午时, 城门布告栏前, 百姓们正对着新张贴上的皇榜告示议论。

“当初我爹就说此案断得蹊跷,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