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姓李吧,在村里人缘也还可以,家里都是些老实本分的,干活勤勤恳恳。
他们家有三儿两女,大女儿行二,已经嫁出去了。
老大结婚就分出去单过了。
最小的女儿今年跟吴小妹年纪差不多。
其他的,她就不知道了。
她抬头看了下屋顶,叹口气。
无奈道,“小妹,你都不知道,我上哪儿知道去啊,真出什么事也轮不着你我去解决。”
吴小妹:“那倒也是,就是有点担心。”
“哦对了,还有个霍知青,听说他在大队里闹腾了一阵,不愿意去别人家借住,要自己个儿盖房子。”
姜娇娇:奇葩。
刚下乡,再不愿意起码将就个几天,摸清楚周边环境再说。
哪有刚开始就闹的。
当然,可能人家有那个底气,这个不再予以置评。
吴小妹:“你说他是不是钱多烧得慌,反正大队长没同意。
最后没办法,他就去了凤花婶子家。”
姜娇娇对这些知青的事,有点听腻味了。
她摆摆手,“行,咱不提那些知青了,对了小妹,做完挎包,再帮我做个挂件呗。”
“什么挂件?”
“我找纸笔,画给你看。”
……
两天后,姜娇娇如愿背着自己的单肩新挎包,推着木板车,独自往县城里去。
挎包上,还吊着一个小卡皮巴拉的布偶挂件。
姜娇娇让吴小妹缝的套,她自己往里塞的棉花。
做好后,给吴小妹稀罕的不行。
姜娇娇也非常喜欢,看到卡皮巴拉,她就觉得这个世界上不能少了摆烂的物种。
比如她。
可惜啊,目前还没到可以彻底躺平的时候。
知青来的第二天,方青杏就不需要再去县城的裁缝铺干活了,拿回来八十块钱的工钱。
姜娇娇想让她在家多休息,便没让她跟着一起。
而且,她今天去县城,主要是想去上次那个老头跟她说的什么鸿福药材铺看看。
还搞不清楚具体什么情况,人带多了反而不安全。
来往县城的路线已经完全记在脑子里,一门心思赶路,姜娇娇很快便到了县城。
一番打听后,站在一间古朴的药铺门口。
药铺招牌上,是四个正楷书写的‘鸿福药材铺’五个大字。
姜娇娇在门口站了几秒钟,把木板车放好,走进去,里面柜台前有个十几岁的少年。
他正撑着头打瞌睡。
头一点一点的,往下滑一段又很快支棱起来,也不确定是真睡还是假睡。
咳咳……
姜娇娇清了清嗓子。
少年没有反应。
咳咳咳……
姜娇娇加大音量,又清了清嗓子。
少年皱了皱眉,睁开眼睛左右看看,最后定格在姜娇娇脸上,“药方拿来!”
姜娇娇这回是真清了下嗓子。
刚刚咳半天,喉咙咳得有点痒痒,不清不舒服。
少年瞪着眼睛,“你有完没完?”
姜娇娇:“你好同志,我找薛长林。”
两人几乎是同时开口,然后少年看向姜娇娇的眼神更不客气了。
“我师公的名字也是你个小丫头能叫的,你谁啊,从哪儿来的,干什么的?”
一连串的问题丢过来,人也从柜台后面绕了出来,上上下下打量着姜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