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的黄心土豆,口感柔软粉糯,浸泡着浓浓的肉汁,非常下饭。
连最小的姜和安都吃了满满一碗,怕他撑坏肚子才没再给他吃。
最后连汤汁都被家里的三个大男人一人分半勺拌在饭里,吃得干干净净。
吃完饭,姜和冬洗碗。
姜远山在手工打磨木板,姜和秋在拉锯锯木头,家伙什都是从村里张木匠家借的。
这是他们家淘汰下来的一套旧的,东西都是好的。
木匠媳妇儿是个厚道人,白天姜娇娇和方青杏去借的时候,她答应的很爽快。
连她们带去的一斤粮食谢礼都没要,只说别弄坏了就行。
建房子比计划要早,所以姜远山和方青杏两个大家长商量过后,就直接从张木匠家买大件家具。
比如门板窗户,房间的炕柜,堂屋吃饭的桌椅,厨房放碗筷的橱柜等。
小的就他们自己慢慢做。
该省省,该花花。
忙活到快九点,姜远山跟姜和秋两人配合做出来两个水桶,两个木盆,以及三张小板凳。
简单洗漱后,回到屋里继续打地铺。
第二天。
照常时间起床,刚吃完早饭,村里干活的男人们也来了。
昨天大家伙都做熟了,今天配合起来效率更高。
中午省去午休时间,只回家吃完饭继续过来干活。
到下午两点,朱家的房子整个焕然一新,成为他们姜家的新房。
在连连感谢声中,送走刘强一行人,姜远山带着姜和秋姜和冬兄弟俩去张木匠家里搬家具。
昨天方青杏跟姜娇娇去借工具的时候就已经说好。
农村的门板尺寸基本都差不多,所以张木匠家里有存货。
前面院门,四个房门,一个厨房门,一个堂屋门,还有堂屋后门,共七扇对开的。
还有六扇窗户。
张木匠家没有的,昨天一下午加上今天一上午也都给做了出来。
父子三人借用张木匠家的大木板车来回搬了两趟 。
把门板,窗户,以及厨房的橱柜,以及家里需要的桌椅什么的都给搬了回来。
第二趟,张家父子俩跟过来帮着安装窗户。
好一通忙活,总算赶在天黑前,把张家父子送走。
所有的材料加人工算在一起,张木匠要了65块钱,也算是一个村的友情价。
还给送了两张炕桌。
他们家暂时没钱,就用粮食抵的。
十斤细粮,四十斤粗粮,张家父子把粮食藏在身上,小心翼翼的往家走。
这年头能有粮食的,都不是简单人。
张家父子心里对姜远山是彻底改观。
听他说是以前在外面混的时候结交的人脉,甚至觉得他没白混。
经过建房子这一遭,无疑对姜娇娇他们一家人在靠山大队重新开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晚饭后,一家人站在四周高墙,安全感满满的院子里。
心中都不由的有些感慨。
姜远山和方青杏只觉得世事玄妙,眼前这个平凡的农家小院就是他们以后生活的地方。
过往一切,如云烟般飘散。
姜和秋则觉得自己还挺幸运,来到这个没有危险,食物没有受过污染的时代。
还有一群看起来还不错的家人。
姜和冬则是内心最受震撼的,到今天为止,所有的一切都跟前世截然不同。
他好像什么都没做,也好像什么都不需要做。
他真的不是在做梦还没醒吗?
姜娇娇的想法则简单多了。
反正她在现代没什么可牵挂的人,爷爷奶奶早在她上大学那会儿就相继去世了。
现在带着港口空间穿到六十年代,接下来一年比一年乱,窝在农村,反而比去外面舒服的多。
只要家里人都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