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舒夫人靠着娘家的关系,请到两个很不错的先生,一个是秀才,一个是举人。他们都是缺银钱的人,而舒家给的很多。
商户人家邀请有功名的书生来当族学先生,这样还是有点出阁,所以舒家把这个消息散出去,把这族学的性质做成本地商户联合起来找先生给家里孩子上课。这样就不是财大气粗显摆财力,而是教化一方的善举。
也是因为这样,舒家还意思意思的请了比较交好人家的少爷来附学。常六公子就是在附学的期间认识了舒暖。
常六公子也是庶出,与其说他来附学,不如说他算是个陪读,陪的就是自己的嫡兄常四公子。
因不过是个陪读,缺了什么短了什么那是常有的事,偶尔嫡兄还会抢他的作业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