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成立
无?论?李阁老私下里表示出了?如何?的忧虑, 内阁扩张权力?的脚步可是绝不?会稍有停歇。在接到皇帝明旨之后,几位阁老紧赶慢赶,终于赶在十二月末衙门封印之前拿出了?章程, 奉旨成立了?外务办事处衙门,临时负责对泰西及东瀛诸国之外交事务,并抽调闫东楼高肃卿张太岳等在外务办事处上行走, 就近办理内阁交托的事务, 称为“外务大臣”当然,因为外务办事处并无?正式名分, 这所谓大臣的名号也就只是空头而已?, 不?但一分钱俸禄领不?到,还要倒贴在内阁办公的车马费;赔钱打工了?属于是。
不?过, 对于近古时代忠君爱国的士大夫而言,只要能?在内阁重地?办公,时时聆听圣上的谕旨, 那就是莫大的荣幸、莫大的福缘,足以让他们心甘情愿献出一切,并深感真?君的恩情还不?完对于内阁来说, 组建办事处只是给自己挑揽权的牛马;但对于满坑满谷不?尽其数的官吏而言, 能?给内阁当牛马就是此生最大的荣幸,旁人想跪还没这个门路即使以高、闫、张等诸人之清贵显要,有幸能?蒙皇恩拔擢入如此机要的衙门, 那也是诚惶诚恐, 感激莫可名状的。
仅凭着这一份感激,人家也要拼死效力?, 在内阁面前做出一番事业来。
当然,内阁的水是很深的, 即使三人各自都有靠山,办事也要小心谨慎,处处都不?能?落人话柄,给举荐的恩主丢了?脸面。
所以,外事处挂牌之后,第?一件大事居然并不?是抢班夺权架空六部老登,而是运筹帷幄,办了?一件大大的德政张太岳从世子处拿到了?内幕消息,知道儒望运来的木材中有大量朽烂而不?堪使用的次品,堆在码头风吹日晒,早已?干枯变形;于是几人设法在工部调来了?车马,将朽木逐一运回?京师,以极低的价格卖给沿途的穷人,也算是隆冬时襄助民生的美事,为真?君这丰功伟绩的一年做一个体面周到的收尾。
大概是上下齐心办事,总有些全?新气象;到年末衙门封印停工之前,镇抚都城的京兆尹就格外上了?一本,说经各处长吏仔细查探,如今虽已?入冬,京城街道竟然没有一个路倒饿殍;上下各能?安居温饱,如此百余年未见之治世胜景,实在是仰仗当今圣天子之恩德云云。
这封奏折当然有溜须拍马的嫌疑,但内容却是大差不?差;也正因为内容大差不?差,所以效果颇为震动如今的中原倒不?至于沦落到满清后期马尔萨斯陷阱大爆发,京师亦“民穷财尽、乞丐成群”的地?步;但每年总有外地?流民趁隙混入京城乞讨,也往往会被活活冻死在这寒风料峭之中。这是太宗定都北方以来,历代皇帝尽力?赈济亦不?能?避免的缺失。
所以,如果真?能?做到路无?饿殍,那什么“治世胜景”云云,夸张是夸张了?一点,但也不?算太为过分。仅凭这一点功绩,皇帝的所谓“深恩厚德”,应该还是当得的……吧?
当然,这种对皇帝恩德不?切实际的妄念,大概也只有在底层小官的身上还能?残存一二;上面的重臣纵览全?局,其实很明白?这胜景的真?正底细,晓得这绝不?是卖卖柴火施放粥水可以达成的局面(要真?有这么简单,前人不?早就把事情料理妥当了??);如果真?要追根究底,那恐怕应该归功于对倭战事获胜后,皇帝特命在京郊扩张的众多火器作坊。
扩张的火器作坊及炼铁厂大量的招募工人,几乎将入京的流民吸收了?个干干净净。外加海商的粮食运到京师后周遭粮价大跌,连番的因素彼此凑合,居然还真?把历年都无?可奈何?的大漏洞勉强裱糊住了?,给真?君好好地?做了?一番脸面。
仅从这一个层次来讲,开?发火器后对外进取的路线就实在是效果显著,轻易就能?做到往常匪夷所思的事情。对于这样明白?之至的效果,即使如李句容一流直觉敏锐的保守派,也不?能?老实承认、大为倾倒,乃至于在私下生出不?可自制的怀疑虽然本能?上总觉得厉兵秣马大举动武不?是什么好事,但似乎实践中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