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里的学生通过考试考进来的,毕竟岳麓书院这么有名,想考进来的学生多如过江之鲤。

两人在最后一排找了个空座坐下,掏出昨天领的书本开始预习新的书本知识。

一个时辰的晨读时间结束,随着钟声响起,大家停下书生的声音,不约而同的起身去食堂吃早食,早食的时间是三刻钟。

三刻钟后大家又陆续回来坐好,等夫子来上课。

没一会,一位穿着儒雅的四十岁左右的清朗男子就出现在学馆门口,他见大家都低着头就清了清嗓子,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缓步走进学馆。

他一进来就介绍了一下自己,以及对他们这一批新入学的学子的课业安排。

岳展一听就听明白了,这位自称卓夫子的先生的角色相当于现代大学的辅导员,不具体分管哪个科目,但是学子的大事小事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遇到问题都可以找他。

至于课业安排上,听卓夫子的意思那内容是私塾没法比的。以前私塾只讲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就要开讲,讲《四书》朱熹的注解,再读八股文选,再开始学写八股文。

学写八股文的过程,可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它需要学子们先学“破题”,学会“破题”之后再继续学“承题”、“起讲”等部分。直到每个部分都学会,并融会贯通才算粗粗学会八股文了。

八股文写的水平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以后能否考中秀才,进而考中举人

春鈤

、进士功名。八股文从熟练运用到见解深刻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常年累月的慢慢摸索,是一个无限加深探索的过程。

可以说,写八股文难,写出一篇有见解,有深度并精彩的八股文贯穿了科举考生整个科考岁月。

而现在,他们只需要读熟《四书》、“五经”,明辨四声学会对对子的基础上,学会八股文的形式。等学会了这些,则需要经年的研究八股范文了,不过说这些,还为时过早,光《四书》、“五经”就够眼前这些学子喝一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