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加减运算,一位、两位、三位、四位甚至更多位都可以,方法是一样的……”

宋明珠讲的时候,她爹娘也在那儿听。

宋长河跟梅氏本来就会算账记账,一边听女儿讲,一边在心里把原来计数用的方块数字换成这个天竺数字,发现确实要便利许多。

“这个天竺数字,是我师父教给我的。”

等大家伙儿都学起了兴致的时候,宋明珠出来强调。

“虽然我师父没有亲自教你们,但你们既然学了他的知识,也算是有半个师父的情谊。

我也不要求大家都把他当师父看,只是,希望以后大家看到他有什么困难,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村里人都沉默不语。

“他并不是疯子。”宋明珠忍回泪意道,“他只是……天道不公而已。”

但凡能回归本位,她两个师父指不定都是国之栋梁!

第131章 全村发钱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宋明珠说的那番话,住在后山上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王郎君两人并不知道。

只是,王伯发现他再去捡柴火的时候,村里人有时候会把已经捡到的柴火塞给他。

也不说话,塞了就跑。

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王伯还是把那些柴火搬了回去。

送上门的柴火,不要白不要!

很快就到了八月底,宋长河拢了拢大家编织出来的草帽,发现就多出几十顶,堪堪完成数量。

汪郎君是九月初一来的,赶了个大早。

“宋老弟,这次我要赶着回去,就不留下来吃饭了。”汪郎君让伙计从骡车上搬下来一个竹筐,道,“我这次运了些梨来澧阳县卖,给你们带了一筐,你们尝尝。”

汪郎君这人,是真心把宋长河当朋友待的。

“哎呀!汪兄你……每次来都这般客气!”宋长河非常感动。

他也没什么好回馈的,就给汪郎君装了一筐新鲜的藕,再带半包藕粉。

“汪兄,这是我娘子新琢磨出的一种吃食,叫做藕粉……”

宋长河就把藕粉怎么吃、口感如何,都说了。

要不是汪郎君赶着回去,他非得当场来一碗不可。

“宋老弟,你这可真是……”汪郎君无可奈何地道,“勾人呐!”

宋长河夫妻俩都笑。

“弟妹的手艺呀,我没什么不信的!这样吧,也不拘多少,弟妹你先做着吧,到时候我都收。”汪郎君拍着胸脯道,“保证亏不了弟妹!”

“好叫兄长知道,这藕粉,做起来十分费事,约莫十斤鲜藕才能出八两藕粉。”梅氏道。

算是先告知一声,让汪郎君估摸下价钱。

“这般费事?”

汪郎君掂了掂怀里的纸包,顿时感觉自己揣了五斤藕。

“如此的话,那弟妹你先别急着出给别人,等我打听下行情,再来跟你们说。”

“那就多谢兄长了!”宋长河夫妻俩齐齐施礼。

“只是再来,怕是要等明年了!”汪郎君又道。

接下来秋风更凉,他这一趟跑完,就准备在家乡过冬了。

“无妨!”宋长河夫妻俩把汪郎君送到村口,“我们等着兄长再来!”

等宋明珠回来,发现家里多了筐梨。

“哎,汪伯伯来了?”

宋明珠到处找她的忘年交,没找到。

“哎,汪伯伯就走了?”

唉,只能明年再见了!

晌午过后,宋长河去了趟村正家,商量发钱的事。

宋明珠也跟着一起去了。

自从入秋之后,虽然天气还没那么寒冷,但风也是一阵凉过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