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真正蒙尘的明珠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梅氏跟伍老娘兴致起来,拿来三个大人的衣裳,打算给家里每个人都做一件羽绒服。
“娘,要是这绒毛有多的话,能给我师父跟王伯做两件马甲吗?”宋明珠看了看绒毛的存量,问她娘。
“什么马甲?”梅氏问。
“就是没有袖子的衣裳!”宋明珠比划了一下。
“哦,是褡护啊!”梅氏恍然大悟,“那什么‘马甲’,你哪儿听来的?”
“那骑马的将军,不都要穿个这样子的盔甲吗?可不就是马甲?”
也是!
梅氏把剩下的绒毛拢了拢,一人捐出两条袖子,刚好凑出两件褡护。
这时节的百姓,穷也是真穷,计较的时候也是真计较,使坏的时候也真使坏,纯善的时候也是真纯善。
仓廪实方知礼节,衣食足方知荣辱。
宋明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里人,家里人又影响着村里人,但凡有一方扯后腿,日子都不能过成这样。
第二天,天放晴,地上干爽,宋明珠终于可以自己下地跑了。
父女俩又去后山。
村里的土路先被雪化软,又被踩烂,然后被冷风吹干,现在硬邦邦的。
前几天父女俩涉雪留下的脚印,边缘被冻硬,就那么直戳戳地望着天空。
“爹,能叫村里把路修一修吗?”宋明珠一边跳着走,避开那些坑坑洼洼,一边跟她爹说话。
“这路秋收的时候才修过呢!”宋长河道。
当时为了迎接唐知县,村正特意带着人连夜敲了一遍,把大坑都填平了。
“可是这路,但凡是个车,都没办法走啊!”宋明珠道。
“也没有人来啊!”
“那可不好说!”宋明珠可不这么认为,“如今是我们村冬天里没什么好东西,要是有冬天里能用的,爹你说会不会有人来?”
想到汪郎君为一口吃的跑来这么远,宋长河就觉得,要是他们村真有冬天里大家能用的好东西,还真未必没有人来。
“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可是我们村的路这么烂,就是金山银山,人家也进不来啊!”
也有道理。
“你哪儿听的‘要想富,先修路’?”
“我师父呗!”宋明珠道。
这话是后世才有的,借他师父之口最好了。
“具体也不是他说的,就是他听来。”宋明珠跟她爹强调,“爹你可千万别去问我师父!看到他那个样子,我心里难受!”
“好呐,爹知道了!”宋长河应道。
村里人都说他女儿重情重义,像他。
但宋长河却觉得,还是他像他女儿多一些。
“爹,你看县里多热闹?”宋明珠继续说回修路的事,“要是我们村把路搞好,牛车、骡车、驴车、马车都能进来,没准也能有那么热闹的一天呢!”
宋长河想象了一下那幅场面,乐呵呵地应道:“行吧,回头我去找村正说说。”
父女俩就这样说着闲话,又敲定了一件事。
等到后山,王伯正在屋外晒稻草。
这是村里人送来的,你一捆,他一捆,累积起来足够两人过冬了。
“王伯!”宋明珠远远地喊了一声。
王伯迎上去,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宋明珠,小声道:“郎君想了半宿,天亮才睡着,别吵他。”
宋明珠怔了一下,双手接过那张纸,压着声音道:“我晓得了!”
父女俩也不再去打扰,便跟王伯告辞。
“王伯,我们先走了!”宋明珠小声跟王伯道别,“我娘做了两件褡护,过几天我们再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