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得要送人家一些丝绸、瓷器、茶叶之类的,还有一些真金白银。
可把皇帝肉痛坏了。
“届时,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常百姓,都可以品尝到原来在西域才有的西瓜……”
这幅画面,想想都觉得很美好。
“臣以为,此举既可以扬我大夏国威,又可以惠及百姓,可谓一箭双雕。”
老实说,皇帝有点心动了。
“另外,宋家台所属乡镇梦溪镇,其里正于春种之后号召全镇各村修路,如今已快成矣……”
可惜了!
皇帝跟唐知县亲爹都觉得,要是唐知县早点说这事,让皇帝心里有个数,也不至于后面吃那顿排头。
“均一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说话做事喜欢说一半,留一半!”皇帝对唐尚书道,“得改!”
“陛下教诲得是!”唐尚书恭敬地应道,“臣这就写信去,让他改。”
再后面就是一些其他方面的事,不再涉及宋家台。
但前面这几件事已经足够让皇帝对宋家台印象深刻了。
“这个宋家台,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怎么感觉人杰地灵的样子……”皇帝一边唠叨一边吩咐常喜,“常喜啊,等你去了澧阳县,别忘了去那个……叫宋家台的村子看看。
看到了什么,记得给朕写信!记得啊!”
“我不会写字。”常喜就道。
“没事儿,你就负责说,让别人给你写。”皇帝道。
常喜难得动了下脑子,问:“我在宫里挺好的,为什么要去……那什么地方?”
常喜这个脑子极其简单的孩子,居然还知道皇帝对他好?
可把皇帝感动到了。
“你刚刚说好吃的……这个月饼,就是那里做的。”皇帝指着剩下的月饼问,“你要不要去?”
常喜望着月饼咽了咽口水,十分难得地迟疑了一下:“师父不让我跟陛下之外的人走……”
皇帝更感动了。
“没事,我跟你师父说。”
皇帝让人喊来常喜的师父,说了让常喜下去给唐尚书儿子当侍卫的事。
“你放心,均一那孩子是个宽厚的,肯定会善待常喜的。”皇帝宽慰常喜的师父。
其实呢,皇帝也是看常喜有一颗赤子之心,跟宋家台那颗明珠有几分相像,才动了这个想法。
宫里太复杂了,皇帝不忍心看这个孩子哪天折在这儿。
常喜师父对于皇帝的决定没有任何异议,只有一个问题。
“陛下,常喜他……怎么去呀?”
“哦,到时候跟着唐尚书的家仆去就好。”皇帝都问清楚了。
当时,唐夫人收到儿媳的喜讯之后,就想让自己的心腹妈妈过去帮衬两口子。
唐夫人想得多,这样也想带,那样也想带,连洗三的盆都想从京中带过去。
导致出门晚了,刚好撞上唐知县被人参。
就去不了了。
现在事情落定,唐夫人就重新收拾东西,准备再送过去。
“放心,唐尚书向你保证,人丢了不了。”皇帝道。
唐尚书:“……”
陛下,不是您保证吗?
常喜师父:“……”
总觉得您二不是那么靠谱……
习武之人的感觉是敏锐的。
果然,临行的前一天,皇帝又收到了唐知县的折子。
正是个那封关于稻田养鱼跟竹笔、天竺数字的折子。
皇帝连忙让人去喊唐尚书。
“等等!唐爱卿,先让你家人别走!”
第245章 君臣秉折子夜话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唐知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