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陛下鼎盛千秋,再造一个辉煌的宏图盛世!”

然后,那个小人儿郑重地朝皇帝鞠了一躬,重新回到纸上,变成了一幅不会说话也不会动的画。

皇帝跟唐尚书像做了场梦一样,慢慢回过神来,面面相觑。

他俩刚刚看到什么了?

“你们……”皇帝问旁边的内侍,“刚刚看到什么……奇怪的东西没有?”

“回陛下,我们没有看到什么奇怪的东西!”内侍低着头回答道。

他们就看到陛下跟唐尚书凑在那封信跟前,一会儿惊呼一会儿大笑一会儿感叹,跟着了魔一样。

但他们不敢说……

皇帝跟唐尚书又仔细看了看手上的信,发现这信就是用极普通的纸写的,根本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或许,这就是天意?”唐尚书瞅着皇帝的脸色,试探着道。

首先,他跟皇帝相信这封信是宋家台明珠的真心话。然后,老天爷送了他们君臣俩一场奇遇。

这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皇帝想了想,道:“也是。”

这话就算是认可了这场奇遇,而不是觉得宋明珠是个妖孽。

唐尚书的一颗心这才落进肚子里。

“今天也晚了,你就留在宫里吃饭吧。”皇帝又对唐尚书道,“就来一个这个……腊味合炖稻花鱼、梅姑豆腐、香油拌海带丝,饭就用宋家台的稻香米煮……”

合着梅氏那么多拿手菜,宋明珠就送了皇帝最便宜的三个!

当然了,御膳房也不可能真让皇帝吃这么简单,林林总总又添了几样,总算让面子上过得去了。

等饭的时候,皇帝捏着那封薄薄的信,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

“哎你说,一个小小村童,怎么会有如此胸怀呢?”皇帝问唐尚书。

最后那首诗虽然诗不成诗、赋不成赋,但念起来朗朗上口,里面蕴含的感情也十分让人动容。

“百姓所求,其实并不多啊……”皇帝又叹道。

头上有瓦,可遮风霜雨雪。

屋里有粮,可保一日三餐。

身上有衣,可管一年四季。

就足矣。

皇帝反复把那首诗念了好几遍,兴头上来,喊人铺纸研墨,大手一挥,亲笔抄写了一遍。

“宏图盛世,朕也想啊!”皇帝这里也没有别人,有话就直说了。

但是朝廷这么大,有很多事积重难返。

也不可能每次遇到什么事,都按照查隐户这样的规格来,那样太伤筋动骨了。

而小小一个宋家台的发展历程,其实很像朝廷的缩影。

先努力吃饱饭,再穿暖衣裳,然后慢慢改善生活,使自己无形中变得强大起来。

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但光富裕也是不行的。

就好比前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咋看上去花团锦簇。但实际上皇族骄奢,内政孱弱,兵力衰弱。

在强悍的外族眼中,就是一块上好的肥肉。

于是,就被人割了一半肥沃的国土。

直到皇帝他爹崛起,死死守住剩下的土地,抵死不让,才有了现在的半寸国土。

“愿目光所至,皆是大夏国土!”皇帝情之所至,忍不住振臂高呼,“朕也想目光所至,皆是大夏国土啊!”

他比任何人都期待能够复兴大夏荣光。

而不是被后世的史书钉在耻辱柱上。

“来人,拟旨,封宋明珠为‘明珠’乡君!”

唐尚书抬起来,十分震惊地望着皇帝,怀疑自己听错了。

乡君,在本朝为宗室女的封号。

例如:皇帝的姑姑为大长公主,皇帝的姊妹为长公主,皇帝的女儿为公主,皇帝除太子之外的儿子为亲王。

公主和亲王的女儿为郡主,亲王的儿子为郡王。

郡主和郡王的女儿为县主,县主的女儿为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