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村正啊,您下来,让我们也试试呗!”

“对,我们也想试试!”

“老规矩,排队!”

“对,排队!一个个来!”

“挤的拖出去的!”

村里人笑哈哈地排成一长条,挨个上去试。

宋长河十分耐心,来一个就教一个。

“这个脚踏打谷机跟手打稻谷不一样,先动脚,踩起来……”

“稻穗这样拿,这样放上去……”

“脚下不要停……”

“手上再这样翻转……”

除了村正跟梁师傅几人,村里人还是第一次碰到脚踏打谷机。刚上手的时候还根本把握不好力度,手上不是拽得太紧就是太松,脚下也跟不上节奏,谷子打得很不干净。

“别慌,慢慢来”宋长河在旁边安抚这人,手把手再教一遍。

第二遍就好多了。

这人还想再来一遍,后面的人不干了。

“行了行了,你可以下去了!”

“一人两把稻子,谁也别贪多!”

前面的几个手学会了之后,后面的眼睛也都看会了。

“哎,稻子放下去就可以打,比以前省力太多了!”

“还比以前快!”

“那当然了!你看脚踏踩起来这两个轮子转得多快!”

村里人对宋长河佩服得那是五体投地。

“哎呀,这就是工械的力量啊!”

“不愧让朝廷看上的人呐!”

第410章 脚踏打谷机面世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在过去的两年里,村里人从宋长河身上学到了什么很多东西,比如勤劳、勤奋、仁义、善于创造、疼爱女儿、对婆娘好等等。

每一样都让他们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好处。

但其中让他们感触最深的,当属学会了动脑子。

就好比现在这会儿,那些先试完了脚踏打谷机的,下来后也没走,就在旁边站着,一边看后面的人尝试,一边跟着再学一遍。

他们也不再藏私,见人家做得不好的地方,就出来指点。

“放稻穗的时候注意一点,手别太往里面伸,不然容易打到手!”

“脚底下可以快也可以慢,自己控制!”

“快的话打谷的力度就大,谷粒容易脱落下来!”

“慢的话力度就小,谷粒不容易掉!”

“翻转的时候要顺势这样快速抛过来!不然慢了话就会把稻穗卷下去!”

“实在打不下来的也没事,先放到一边,回头再捋一把就行了!别为了一点点打不到的地方耽误了后面的活儿!”

学堂里放了假,徐夫子带着妻儿回去了县里,蔡夫子还有书吏的本职工作,留在村里记录脚踏打谷机。

见此情况,在小本本上写了这么一句话

“宋家台村人在宋长河父女俩长时间的仁义和爱护中,也学会了互相仁爱、互相帮扶,精神风貌愈加饱满……”

村里人不知道蔡夫子给了他们这么高的评价,他们通过尝试、观摩、交流等方式,自己总结出了脚踏打谷机的使用技巧,并毫不吝啬地把它传授给其他人。

每个人都是这里面的参与者。

同样的,每个人也都是这里面的受益者。

等到大家伙儿把脚踏打谷机琢磨得差不多的时候,有个机灵的,已经想到别处去了。

“哎,那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分个工呢?”这人道,“像家里只有夫妻两个的,就一个人专门割谷、一个人专门打谷,这样会不会快一点呢?”

他们如今做饭盒跟竹偶人就是这样,切的专门负责切,打磨的专门负责打磨,钻孔的专门负责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