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官吏就当看不见知县大人挖他们的眼神,喜滋滋地接过自己的碗。
“能把一碗普普通通的面疙瘩汤做得这么好吃,不愧是梅姑啊!”
老婶儿那边,她喊几个媳妇帮忙,赶着烧了一锅祛暑正气的茶,又烙了满满一篮子饼。
那烧茶用的药丸子还是跟里美村的走方郎中买的呢。
考虑到这天气,没有盐味的话人身上没有力气,老婶儿又捡了几个酱萝卜,切成细条用一个小坛子装了,方便拿来吃。
这天本来就热,又在灶上做饭,简直就是双重折磨。
等饼烙好,老婶儿跟几个媳妇浑身都汗透了,又去换衣衫。然后留一个媳妇给家里做饭,另外两个媳妇抬着桶,老婶儿自己拎着篮子,一起去宋长河家。
“老头子,茶水送来了!”老婶儿把东西抬进去,喊自家老头子。
“知县大人,你们还要去别的村,这些饼子你们带着路上吃吧!”村正接过篮子,递给唐知县,“这茶水祛暑,每人都装一壶!”
“哎呀……”唐知县根本不知道村正还安排了这么一出,感动得喉头发堵,“我们哪里……就值得你们……”
“值得的!”村正一挺胸脯,大声道,“要是没有知县大人跟各位官差,我们村哪里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知县大人爱护我们,我们也爱护知县大人您啦!”
第414章 小吃摊面世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从宋家台离开的时候,县里的这帮大官小吏们,每个人都很高兴。
想他们跟着知县大人这一路下来,各村各镇也是十分繁忙。偶尔有村人请他们进去自家歇歇脚,他们也只是借人家的柴火烧点热水。
其他的根本不敢劳动百姓们。
再加上知县大人三令五申不准收受百姓的东西,他们连一粒粥都没有吃过百姓的。
直到来了宋家台。
宋家台在匆忙之中给了他们最大的热情。
这让他们觉得,他们没有喜欢错宋家台,宋家台也确实值得他们去喜欢。
“你们村里人以后要是去县里,遇到事儿,只管去县衙找我们!”走的时候,官吏们对村正他们道。
梅氏这边,她跟春草两人收拾着唐知县这帮人放下的碗筷。突然,春草发现一只碗底有块小碎银子。
“娘子,你看!”春草把碗拿过去给梅氏,“知县大人他们还留了钱呢!”
梅氏:“哎呀!知县大人真是”
真是从不让他们吃亏啊!
另一边,老婶儿她们送完了东西,两个媳妇把竹篮子放在木桶里又抬回了家。
“娘,你去歇会儿吧,我跟三弟妹来收拾就行了!”老二媳妇道。
老婶儿也没推辞:“那就辛苦你们两个了!”
“哪儿的话!”老三媳妇接话道,“都是应该的!”
但老婶儿人还没走呢,就听到老二媳妇喊:“娘,你快过来看看!”
“怎么了?”老婶儿过去。
两个媳妇把水桶提到老婶儿跟前:“娘,您看!”
老婶儿低头一看,就见桶底卧着一串铜钱,足有半贯。
“哎呀,知县大人这是”老婶儿惊呼,“什么时候还给了钱啊?”
她们那是一点都没有发现啊!
“哎呀,知县大人真是个顶顶好的官啊!”
夏收忙忙碌碌地过去,等新秧全部插好,日子又安静了下来。
孩子们回来学堂里继续上学。
因为田里的鱼也丰收了一波,梅氏兑现自己的承诺,带着老婶儿她们开始打鱼丸。
她也没有在自己家弄,而是跟村里租了一座空屋,专门拿来做自己的吃食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