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都收了,接下来就该发愁怎么在农忙的间隙里,用最短的时间做那么多竹偶人了。
“俺们家这个竹偶人,锯起来倒不麻烦,最费事的其实在打磨那里……”梅氏皱着眉道。
宋大丫就凑上去:“爹,娘,俺有个主意……”
第56章 村里人的算计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那个汪伯伯,不是说外面出了一种脚踏纺车吗?”宋大丫终于找到机会提出自己的磨机设想,“那爹你能不能,做一个脚踏磨车?”
“脚踏磨车?”宋大郎不解。
“对,一种可以用脚踏,来打磨竹筒的‘纺车’。
就比方说,俺们把纺车上的锭子换成磨刀,然后用脚踩来发力,带动刀片旋转……”
家里用的布都是梅氏去外面买的,宋大丫根本没见过纺车,就一通瞎比划。
宋大郎连蒙带猜,居然也看懂了。
“要是这种磨车做出来有用,那打磨的速度就快了!”宋大郎领悟了女儿的意思,不禁砸舌。
梅氏也砸舌。
“你跟汪郎君说那纺车的事,俺们都听到了,怎么就只有你能想出这种点子呢?”
宋大丫想了想,一本正经地反问她娘:“有没有一种可能,俺天生就该吃这碗饭?”
梅氏真想打她一巴掌。
这么自大!
“俺嗲嗲是个木匠,俺爹也是个木匠,那俺能想到这些,不是很正常吗?”
宋大丫才不怕她娘随时可能落下来的巴掌。
反正她娘要是打她一巴掌,自己能疼两天。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俺继承了俺们老宋家在‘工’字上的天分!
还有娘你们老梅家在脑瓜子上的机灵!”
这话就是说姓梅的比姓宋的聪明了。
“好话都让你说了!”梅氏笑道,“好了,你们老宋家在‘工’字上的天分,就让你爹去证明吧!
你呀,赶紧把唐知县说的大字认起来!
别回头再去县里,唐知县要考你,你却答不上来,就丢了你们老宋家的脸咯!”
宋大丫小声嘀咕:“那怎么是丢老宋家的脸呢?那丢的明明是老梅家的脸呀……”
梅氏侧目:“你说什么?”
“没什么没什么!娘你忙!俺去找大黄和大乖玩!”宋大丫赶紧跑掉了。
宋大郎自己家没有纺车,但村正家有。
因为老婶儿养蚕。
从前只自己养,后来娶了媳妇,就带着媳妇一起养。
听说宋大郎想借纺车,老婶儿也没推脱,抱了架老式手摇纺车出来。
脚踏纺车太新了,风还没吹到宋家台来。
宋大郎得了老纺车立马上手改造。
他先加脚踏。
脚踏这东西宋大郎没见过,宋大丫就用脚勾住她家吃饭的长凳,一翘一踩,“哐当”“哐当”地给她爹提示。
等到宋大丫把她家堂屋的土地面砸出一个窝窝的时候,宋大郎终于领悟到了脚踏制动的精髓。
正好,夏收也开始了。
因为天气太热了,村人都把活儿安排在一早一晚。
天不亮就起来,提着灯笼下田。
等到日头烈了,就回家休息。
傍晚日头下去了,人再出来,接着早上没干完的活儿继续往下干。
田里的谷子收完了,就赶紧翻田放水,准备播种秋稻。同时,收割回来的稻子还要脱粒、晒谷。
忙得不可开交。
这几天,就算是村里再穷的人家,都不敢在饭食上节省。一天三顿不说,有钱没钱的都要割点肉,让肚子见见油荤。
不然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