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有人问青石寨最有名的人户是哪家,十里八乡的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说出同一个名字李元年家。
李家晚清时候出过探花,官拜西南提督,正二品的封疆大吏。据说当时李家祖上与李鸿章也是交好过的。那辉煌虽只是昙花一现,可也给李姓人家在青石寨的振兴铺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石。
远的暂且不提,便说当代李元年,那是在抗战时期同丁西林、曹禺等大家同期做过学问的,后来更是将全部家财捐献给党,是受过党委主要领导接见过的人物。李元年一生从文,虽从未直接参加过革命,但针砭时弊的文章没有少写,以财物资助革命的大善也未少行。这个花甲的老人一生磊落光明,受人敬重。便是七十年代那么艰难的时期,也从未有人敢对老人的过往做丝毫评断。
由此,李家如今所拥有的地位并不让人难以接受。李元年育有三子一女,秉承老人的意志,皆属从文,未有一人入仕。
也许是出于巧合,李老爷子的三子一女如今全都投身在教育行业,除却李素淑一人之外,其余三子全部在国内知名的大学任教,备受人们尊重。
李家就是这样的书香之家,自晚清发迹至今,除却晚清那位中第的先祖入过仕之外,历代子弟尽数徜徉在文坛,李家积淀的文化底蕴也可见一斑。
李家的大宅子是一幢少有的四合院子,以大青石垒成,经受岁月风霜的洗礼,这幢宅子显得厚重悠远。李家子嗣平日里很少回来,李元年老人与两个堂侄生活在一起。
虽说了79的生日不大行操办,两个堂侄却依旧将大宅院装点的十分喜庆。厚重桃木大门上贴的大寿字显然是出自李元年老人之手,笔锋老辣犀利,犹见大家风采。
几个表哥表姐显然已经早回来了,还没有走进大宅院就能听见嘻嘻哈哈的欢笑声,偶尔能够听见一两声老人的畅笑。也便只有这帮孙儿孙女到来的时候,李元年老人才不至于板着一张脸做出一副冷清模样。
思极外公,越发临近门楣,吴谱的心绪却越发复杂。若说他一生中最佩服的人是谁,无疑是这个一辈子从文却有十足气节的老人。
犹记得当年父亲自杀之后,母亲已经几个舅母掩面痛哭的时候,举家悲恸,老人却在这时候挺着老迈的身躯走到父亲的灵柩前,挥毫书下几个大字死得其所。然后老人大手一挥:“下葬。”
就是这般,老人将他最疼爱的女婿葬了。无比的决绝。
然后再灵柩抬出灵堂的那个夜里,吴谱偶然间路过灵堂,却听见了一个老迈的声音在低低濯泣:儿啊,你比为父之心犹狠之啊……
【099章 杂茅道观】
大院里给老人祝寿的人无一例外全是二十岁不到的孩子,让吴谱大感意外的是,刘子薇竟也早早的来了。除了刘子薇,另一个蓬乱头发的裴娜竟也依偎在外公身侧,那摸样好似她才是老爷子的亲孙女一般。
“谱哥哥来了,谱哥哥来了”表叔李达和的孩子才刚到五岁,小孩子眼尖,瞧见了跨过大影壁的吴谱,一边叫着一边颠颠地跑了过来。
叫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大表姐李文怡温婉地笑着走来,“小谱,连薇子都早到了,你可是唯一迟到的人啊。”
吴谱并不拍开表姐抚摸他头顶的秀手,径直走到外公面前磕个头,道:“祝外公年年岁岁今朝!”
“哈哈,听听,还就小谱这祝词儿最有文趣。来来,到外公身边来,那日的事没惊着你吧,你这孩子,可是把外公吓坏了。”李元年将吴谱唤到身边上下打量,似是怎么也看不够似的。
几个表姐表哥醋劲儿上来了,小舅家的小辣椒李尚静只比吴谱大两个月,也最是跳脱。见外公偏心宠溺弟弟,她撅着小嘴道:“外公,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儿抄来的祝词呢,只有上阕却没有下阕,有本事让他说个下阕来听听,要是对仗工整,那才称得上最有文趣。”
李元年对儿女严厉,对几个孙儿孙女却最是宠溺,听孙女呷醋,他不禁童心未泯地抚抚下颚,道:“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