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去讲武堂。每每看到孩子们念书习武的样子,她的心情就会随之愉悦起来。因为孩子们的欢笑会让蔡吉觉得她确实在让历史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不过这样的日子恐怕也持续不了多久。黄珍趁着去年冬闲的时候不仅修缮了黄县的城墙,也连同赛鲁班等城内的工匠在太守府外修了一座大宅子。黄县的富户闻讯后,还自发地捐助了不少物件给讲武堂。因此按照黄珍的说法,大约在五月之后将讲武堂搬到新宅子里授课了。黄珍等人之所以会想到修这个宅子,这一来是因为讲武堂招收的孩童已由最初的百十人扩充到了三百余人,共有十个班级。太守府现在的那个小院自然是显得有些拥挤了一些。二来黄珍郭嘉等人也认为一个大而正式的学堂,有利于对外彰显蔡吉注重教育的形象,从而提高蔡吉在士林的声誉。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就算是刚愎自用的公孙度,都在辽东请了管宁等大儒开学堂。更不用说是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了。
所以对于讲武堂的搬迁,蔡吉并没有异议,只不过一想到日后在太守府内再也听不到孩童们朗朗的读书声,她总觉得有些失落。可当蔡吉信步跨进讲武堂之时,她第一眼看到的并非是幼童们摇头晃脑念书的样子,而是张清正在校场上教孩子们习武的身姿。
眼前这群在校场上练武的学童约莫有三十来人,看上去最大的已有十五、六岁,最小的应该也有十三、四岁了。依照汉末的标准,这样的年纪已经可以随时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所以张清一招一式教得很认真也很严厉。不过就算是如此学童中还是有人注意到了站在大门口的蔡吉。
“主公!”一个年幼的学童转身向蔡吉恭敬地施礼。但他得到的却不是张清的表扬。而是一记毫不客气的教鞭。
“继续操练!不许分心!”教训完分心者的张清,扭头向身后一个身材魁梧近似成年人的少年吩咐道,“蔡风。汝来督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