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吉如何听不出贾诩的话外之音。却见她脸色微红,讪讪地向对方解释说,“不瞒文和公,本府是担心臧霸在泰山、琅琊两郡盘踞多年,党羽众多,桀骜难驯。”
哦,是怕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啊。瞧出蔡吉心思的贾诩,在低头沉吟了片刻之后,便欣然进言道,“主公所虑不无道理。地头蛇确实难驯服。不过只要切去蛇头,蛇身与蛇尾又何足为虑。”
蔡吉眼见贾诩做出了一刀切的手势,立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没错,先把兵马收了,再把不听话的领头干掉。这种事情老曹做了不少,所以老曹的兵马才会越打越多。想到这里,蔡吉当即便向贾诩拱手致谢道,“多谢文和公指点。”
“主公本来就是明白人,用不着老夫指点。”贾诩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之后,跟着又郑重地向蔡吉提点说,“不过老夫在此还是要唠叨几句。徐州之战的关键一是收拢民心,二是攻克下邳。下邳城有三层城郭,城高墙厚,想要将其攻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收拢民心却是当务之急。这一点还请主公早做准备。”
“文和公所言极是。据悉琅琊郡国刚经历过蝗灾,眼下正是缺粮之际。故本府打算在琅琊诸县广设粥铺,赈济灾民。”蔡吉微笑着作答道。在吕布横征暴敛的对比下,蔡吉自负自己的所作所为足以收买琅琊的民心。
然而贾诩听罢却皱眉反问,“仅是如此?”
一旁的王修见状,连忙替蔡吉解释说,“文和公有所不知。东莱郡虽号称青州粮仓。但眼下同时要应付幽州、徐州两地作战,军粮吃紧之际,不可能真的开仓赈灾。”
“二位误会老夫了。老夫并非是嫌主公舍粥少。有道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舍粥这种事点到为止就成。”贾诩摇了摇头说道,“老夫的意思是,主公舍粥能收拢的终究是一些小民。而琅琊不比东莱、北海,此地世家、豪族云集,主公可曾想过如何收拢这些人的人心?”
然而面对贾诩直白的提问,蔡吉与王修的脸上却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尴尬的神情。见此情形,贾诩当即长眉一挑,厉声问道,“主公,可是有什么事瞒着诩?”
眼见贾诩追问得紧,蔡吉在与王修交换了一下眼神之后,不得不坦言道,“文和公说得没错。本府确实有件事还没来得及同公说明。本府与叔治先生打算借此次南征徐州的机会,丈量土地,登记流民,以便日后让徐州本地的世家豪族依律缴税。”
\(^o^)/~~~boss终于乘灰机走鸟~~~解放~\(≧▽≦)/~啦啦啦~~~(,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丈量土地,登记流民,以便日后让徐州本地的世家豪族依律缴税。”
听罢蔡吉铿锵有力的宣言,贾诩眯着双眼紧盯着面前的两个小鬼,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没错,才二十多岁的王修与连二十都不到的蔡吉,在年过五旬的贾诩眼里都太过年轻了。如果不是战乱的话,除了拥有世家背景的官宦子弟,像这样的年轻人根本不可能有在三十岁之前身居要职。但是大时代将这些年轻人过早的推到了权利的大漩涡之中,以至于他们都还拥有着一颗赤诚之心。只是光有一腔赤诚之志并不能就此治国平天下。
想到这里,贾诩不禁长叹了一声,向蔡吉与王修摇头道,“主公如此行事,可是要将琅琊世家豪门推向他人乎?”
“文和公此言差矣。依律缴税,乃天经地义之事。难道瞒报土地、丁户者,还能占理!那些所谓的豪门,当初有不少是仗着卖官鬻爵得了封号,从而横赐的名义圈占土地丁口。而今十常侍等诸恶已伏诛,这些人又有何脸面继续霸占本该属于官府的土地和丁口。”庞统不服气地为蔡吉辩解道。
早在荆州之时,庞统就常听伯父庞德公与来访的名士谈起大汉的诸多顽症。其中一条就是世家豪门仰仗权势强掳丁口、强圈田地,使得朝廷的税赋日益减少。倘若朝廷当初能及时丈量土地、清点丁口,也不至于落到靠卖官鬻爵来充实国库的地步。而卖官鬻爵又让更多的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