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安有搭扣以便用来固定炮身。火炮尾部和炮架之间有一个楔子,上面标着一些符号。
如此外形可是同蔡吉在上一世见过的火炮有些差异。但段芝却得意洋洋地向她介绍说,“主公请看,只要移动火炮尾部和炮架之间楔子的位置,就可以变换炮口角度,用以射击城墙、箭楼等不同目标。”
“唔,是这样啊。仲苗,试炮吧。”蔡吉迟疑了一下点头道。在她看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要火炮的试射效果好,外形怎样也倒也无所谓。当然蔡吉并不知晓,她看到的这种四轮小车火炮外观其实比较接近于十六、十七世纪欧洲的青铜炮。而她以前比划给段芝听的那种两轮火炮,是十八、十九世纪的产物,需用更为先进的升降丝杆来调节炮口角度。那时的段芝只仿了个外形没安装升降丝杆,自然是无法调节炮口角度。而现在这种木箱基座粗糙是粗糙了一些,但却是段芝等人经过反复试验过后得出的成果。
“喏。”段芝躬身领命之后,便从怀中取出一面小红旗朝着前方的炮兵抬手一挥。但见草地上一字排开的三门火炮顺势齐发,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过后,蔡吉等人面前的小城顿时就被笼罩在了硝烟之中。
此番为了达到实战效果,太史慈特意派了一批壮丁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造了这样一座专门用来打靶的小城。小城的城墙一半由夯土墙筑成,一半则是砖石加夯土的结构。城上筑有女儿墙、木质城楼、箭楼以及一扇厚厚的城门。总之力求能通过这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城,试出火炮的真实的威力。
一阵硝烟过后。众人终于看清了小城被炮火蹂躏之后的面目。只见原本高耸的箭楼已经被削去了一半,城头上女儿墙有不同程度的倒塌,厚实的城门则被打穿了两个大窟窿。相比之下城墙本身的受损情况没有众人想象中严重。炮弹虽然在夯土城墙上打出了几个凹陷,却并没有打穿或打裂城墙。
“看样子要打破城墙还需集中火力才行。”蔡吉打量着面前残破的小城自言自语着。
一旁的太史慈则跟着点评说,“不过依今日试炮之威力,用火炮对付寻常小城池已然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