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1 / 4)

凤穿残汉 问道太史慈 5656 字 1个月前

贾诩的话音刚落,连同郭嘉、太史慈等一干文武在内的僚属,均异口同声地向蔡吉进谏道,“请主公莫要推辞。”

面对众人的如此盛情,蔡吉虽只得入乡随俗地朝众人颔首应答道,“罢了,就按诸君所言,扩建大堂。不过马伯切记不可因赶工而苛责民夫,更不可克扣其工钱。”

“喏。”赛鲁班赶紧躬身领命。

蔡吉见该商讨的事都谈得差不多了,正要挥手示意众人散会。却不想贾诩突然拱手进言道,“主公,诩还有一事相商。”

蔡吉见状连忙点头示意道,“文和公请讲。”

“主公既然大婚在即,理应先行笄礼。”贾诩提议道。

“笄礼?”众人经贾诩如此一提醒,这才想起蔡吉虽已年满十八可至今都未行笄礼。依照周制贵族女子年满十五之后便可行笄礼以示成人,也可在订婚或许嫁之后再行此礼。相比同一时代的女子,蔡吉年纪虽有些偏大,但也不算太晚。可是这会儿的问题又来了。以蔡吉而今的身份又该请何人来为她主持笄礼呢?

自古以来为少女主行笄礼者皆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然而蔡氏一门人丁凋零,仅存蔡吉一名孤女,族内并无女性长者为其主持笄礼。但另一方面蔡吉又是坐拥一方的诸侯,不少名门望族都争相想为她主持仪式。因此如此殊荣落到谁家便成了众人所要商讨的内容。

“琅琊王氏之祖曾任青州刺史,名声显赫,主公可选王融之妻为主公主持笄礼。”琅琊太守萧建率先向蔡吉提出了人选。话说自打上一次向蔡吉表过忠心之后,萧建便暂时以幕僚的身份暂时留在了黄县。这一来是因为蔡吉已被天子赐婚并封为齐侯,二来萧建也希望能从蔡吉与袁绍的争霸之中谋取好处。这不,贾诩才刚提起蔡吉行笄礼之事,萧建便忙不迭地提名了琅琊郡的名门。

不过此地终究是青州境内,一干出身青州的僚属自然不会坐视徐州出身的萧建拔得头筹。见坐在另一头的刘义逊当即便拱手反驳道,“琅琊王氏祖上虽曾出任过刺史,可王融眼下并无官职在身,且其妻为继室如何能担当加笈之重任。前鲁国相陈旭东现正隐居于北海,其父仲举公曾于桓帝时任太尉,灵帝时任太傅。请旭东公之妻为主公加笈,方合乎主公今时之地位。”

其实刘义逊所提议的前鲁国国相陈旭东本是汝南人,只因为躲避战乱才移居到了北海,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青州人士。只因为了压下萧建的气势,刘义逊才一咬牙提名了陈旭东。毕竟相比世家名门林立的琅琊郡,整个青州拿得出手的人物实在是少得可怜。不过就效果来说,还是不错的。至少萧建在听到刘义逊提名陈逸,陈旭东之后,并没有提出异议。

蔡吉对陈旭东此人并不怎么了解。但对其父陈蕃,陈仲举还是有些印象。著名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正是出自此人。后来陈蕃一度官拜三公,并深得灵帝的器重,但他最终还是因与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阉宦,事败而死。就名气来说陈氏一门确实要比琅琊王氏显赫得多。可若是就此回绝萧建未免会让琅琊各世家心生不满。于是蔡吉在心中暗自思虑了一番之后,最终决定来个和稀泥。却见她冲着两人微微颔首道,“二位所提之人选皆适合为本府主持仪式。不若就请陈老夫人为正宾,王夫人为赞礼。至于赞者、摈者、执事等职,就麻烦诸君之妻也。”

笄礼的参礼者主要包括主人、笄者、正宾、赞礼、赞者、摈者和执事等人。笄者。即成年待行笄礼者;主人,是笄者的父母;正宾,则由德才兼具的女性师长为佳;赞礼。主要负责主持笄礼;赞者,是正宾的助手;摈者和执事皆是助手,负责布置场地,摆放席子,协助正宾盥洗。端盛发笄、发簪、钗冠的托盘等事宜。

蔡吉的这番安排可算是兼顾到了各方的利益,因此这一次众人并没有再起争执,萧建与刘义逊亦双双拱手称喏。然而蔡吉却心知这只是暂时的消停。随着自己所控制的区域愈来愈大,麾下僚属不可避免地会按出身、地域、学派等等因素结成一个个小团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