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1 / 3)

凤穿残汉 问道太史慈 4465 字 1个月前

草皮:丕骨瘦如柴啊~~~:丕儿,爹爹不会分一杯羹。

草皮:_爹爹~~~:爹爹会为丕儿写悼文。

草皮:

小蔡:虐身虐心神马滴~最爽~\(≧▽≦)/~啦啦啦

昨天太严肃鸟~~~今天换段轻松滴~~~在此感谢各位书友的打赏,特别是在封推期间,有好几位书友都打赏了昂贵的礼物。这让柳丁很不好意思。因为工作的原因,本书更新的比较慢。不过柳丁会尽量保证书的质量。还请各位书友多多支持。

建安五年六月,袁将郭援克河东郡。数日后,响应郭援的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南下攻取平阳关。司隶重镇的接连陷落,令本打算休养生息一阵子的曹操,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收缩战线,进而分兵救援西司隶。

六月的艳阳下,曹操策马立于高岗之上,以冷峻的目光审视着底下正从朝歌城外撤退的曹军。虽然拆卸营帐、打包行装让曹军多少显得有些混乱,可城内的袁军却只是躲在城垛之后探头张望,丝毫没有开城出击给曹军来一下子的意思。不过是些豚犬之辈~~~曹操在心中蔑笑了一下,同时亦将朝歌城的首守将划出了招揽名单。他曹操确实求才若渴,但从不收无能之辈。

“主公,钟繇乃郭援之舅,派其领兵救援救援司隶会否不妥?”夏侯渊的问话打断了曹操的思绪。钟繇,字元常,是曹操任命的司隶校尉,同时也是伪河东郡太守郭援的舅舅。正是出于这一层关系的考虑,夏侯渊等人颇不放心由钟繇领兵救援西司隶。万一钟繇阵前倒戈,那郭援便可借道弘农郡南下豫州威胁许都。因此在夏侯渊看来就算曹操不派自己去平乱,也该让夏侯敦或曹纯等心腹之将北上。怎么都比启用钟繇来得令人放心。

可谁知曹操却对钟繇推崇倍至,直接就朝夏侯渊摆手道,“钟元常温良笃慎,善慧眼识才。孤与袁绍对峙之时,其更是送马应急,实乃孤之萧何。故以元常品性必不会附逆于袁氏。”

“话虽如此,可钟繇终究只是一介文士,如何抵挡得了郭援、呼厨泉、马腾三路大军?”夏侯渊不甘心地挑刺道。其实也无怪乎夏侯渊会如此看不上钟繇。钟繇虽出身望族,曾任尚书郎、阳陵令、黄门侍郎等职,但他素以博学闻名。特别是在书法方面。钟繇颇具造诣,在后世不仅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还是楷书的创始人。故而在夏侯渊的印象之中,钟繇似乎只是一个写得一手好字的文臣,与征战沙场扯不上多少关系。

曹操听罢哈哈大笑道,“妙才莫要小瞧文士。有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昔日韩信自负国士无双,亦不是毁于文士之手?”

夏侯渊心想,韩信是受了萧何骗死于妇人之手。可那是宫斗,怎能和真刀真枪的沙场拼杀相提并论。所以嘴上虽不反驳,脸上的表情却分明写着。“真是如此?”

曹操见夏侯渊依旧是一幅狐疑的模样,不由抬手指着正在撤退的兵马问道,“妙才,汝说孤这是在进?还是在退?”

夏侯渊没料到曹操会突然转变话题,呆滞了一下之后。不假思索道,“撤兵自然是退。”

面对夏侯渊不经大脑的回答,曹操苦笑着反问道,“妙才真当孤撤兵是迫于司隶之乱?”

“主公的意思是?”夏侯渊听曹操这么一说,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可一时间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曹操见状便向夏侯渊进一步分析道,“孤围困朝歌已一月有余。袁尚却迟迟不肯出邺城救援朝歌。时日一长,吾军又将粮草告急,无以为继。故孤趁郭援此番袭河东之机。假意示弱兵退朝歌,为的正是引袁尚出城追击。袁尚不过一介孺子,离了邺城高墙,还不是任孤蹂躏。”

“好一招引蛇出洞!主公英明。”夏侯渊心悦诚服地朝曹操拜了一揖。

曹操则半开玩笑地拈须说道,“看来妙才兵书没白看。然则活学活用方为名将之道。窃不可自持武勇。无视计谋。”

“主公也知计谋非渊所长。”夏侯渊坦白地讪讪道。

曹操见状没好气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