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此番若能诛灭袁谭,孤定上奏朝廷表柴将军为巨鹿郡丞。”
柴真得了蔡吉的许诺。自然是高兴得眉开眼笑,连连向蔡吉表忠心。蔡吉更是对他多加安抚,许以厚禄。然而在柴真离开之后,堂上的少女却收敛起了笑容,环视了一番文武,沉声询问道。“诸君如何看待此事?”
“恭喜主上,大战前夕得一助力。”高顺率先向蔡吉道喜道。在他看来蔡吉不仅拥有大义,在兵力上亦占优势。这会儿会有豪强来投不足为奇。
而继高顺之后。赵云也跟着向蔡吉求战道,“主上,云愿领兵截杀蒋义渠,令袁谭脱逃不得。”
耳听一干武将都将柴真的话当了真,蔡吉并没有表态。而是饶有兴致地扭头向坐在身旁的曹丕问道,“子桓以为呢?”
曹丕没想到蔡吉向自己提问。毕竟这种时候身为主上的蔡吉理应向谋主贾诩征询意见才对。不过眼见众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自己。曹丕也只得硬着头皮斟酌答道,“丕以为此事有些蹊跷。”
蔡吉听罢换了个坐姿,支着扶几追问道,“何以见得?”
曹丕迟疑了一下,说出了心中的想法,“柴氏投诚得太是时候。”
瞌睡有人送枕头,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有时别人送来的枕头之中也可能藏有毒针。曹丕的一席话无疑是在提醒众人,柴真可能是来锦上添花的,也可能是来使毒计的。果然,曹丕话音一落,先前还兴致勃勃要与柴氏里应外合的高顺、赵云等人不约而同地都低头沉思起来。辛毗更是直接拱手附和道,“主上,丕公子之言确有道理。柴氏之言不可全信,需防其使诈。”
贾诩坐在一旁静心聆听着众人对柴真所言的看法,却并没有像辛毗那般向蔡吉提出建议。高顺所言或许是事实,曹丕所言亦有道理。但无论臣下提出怎样的分析,怎样的建议,最终还是要由主上来做出决断,而最难的也正是决断。袁绍之所以被诟病为多谋少断,并不是说他想得多做得少,而是指他面对众多谋士的各抒己见无法做出正确的决断,以至于在犹豫不决间错失良机。那蔡吉能做出正确的决断吗?还是需要自己再推一把才有信心做出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