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2 / 4)

凤穿残汉 问道太史慈 4717 字 1个月前

逃亡何处还尚不清楚。”李孚如实禀报道。

“再探!朕定要知晓这不孝子的确切行踪。”袁尚攥紧了拳头道。与袁熙不同,袁尚对袁谭的恨意更多的来自于后者对他皇位的威胁,而非弃父而逃一事。但在外人面前,袁尚总是紧扣“不孝”二字,来证明他的正统以及诛灭袁谭的正当性。

李孚何尝不知袁尚心中所想。但自古帝王皆无情。能有一块遮羞布挡挡,总比像袁谭那般当众弃父而逃来得好。于是他二话不说便直接抱拳应答道。“喏。臣这就派人探寻袁谭下落。”

且就在袁尚暗中继续军力之时,邺城内的袁术亦没有闲着。仰仗着大陈摄政王的身份,袁术大肆封赏魏郡官僚豪强,为的就是要拉拢这些地头蛇为他所用。然而只要稍稍有些头脑的人都看得出袁术现在已入死地。在他的正面是气势汹汹的曹操,在他的背后是貌合神离的袁尚、袁熙兄弟。任何一方都打心眼里想要袁术的性命。因此袁术虽忙碌了大半个月,可收效却甚微。除了邺城城内的官僚畏惧于袁术部的淫威不得不向其臣服之外,整个魏郡竟没有一支兵马听其号令。无奈之下,袁术只得一面大肆强拉壮丁修筑邺城城郭,一面派出兵马四处抢粮征粮。对曹军发出的挑衅更是一律视而不见。总之袁术打心底里做好了死守邺城的打算。

既然有心死守城池,袁术自然是不能容忍城内有任何的异心之人。短短十多天内,袁术借捉拿细作之命查抄了不少富户。在将这些富户的财产粮食充公的同时,袁术也以此杀鸡儆猴警告城内那些妄图勾结曹操或袁尚的人,敢通敌者必死无疑。然而有一人袁术心中虽有怀疑,却并不敢出手动他。此人便是大陈国师于吉。在袁术看来于吉既然能背叛袁尚,当然也能背叛自己。特别是在眼下这种危急时刻,除了自己谁都靠不住。不过碍于于吉所握有的“仙术”,袁术一时半会儿还不敢对他动手。只是派了些心腹暗中监视这老儿的一举一动。

“于吉近日有何举动?”邺城摄政王府内袁术负手而立朝前来手下询问道。

“回王上,于吉老儿这几日躲于精舍之中,并未出门,亦未见客。”手下如实禀报道。

可袁术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安心。却见他在书房中来回转了一圈后,以略带神经质的口吻下令道,“继续查探!于吉手下异士众多,切不可掉以轻心。”

“喏。”

那手下得令后迅速退出了书房。而袁术则迈步走到窗前。一脸暴戾地喃喃自语道,“本王不会坐以待毙!”

袁术虽发誓不会坐以待毙,可在曹操眼中他却已与死人无异。八月中旬曹军自朝歌出发一路攻城掠寨进抵邺城以西的九侯城,并在城外大兴土木,上筑土山,下挖地道,摆出一副随时准备进攻邺城的架势。与此同时曹操又趁秋季河水暴涨之机,派人堵住淇水,使共流入白沟,以便运输军粮。

金桂的幽香在八月的秋风中若隐若现。曹昂纵马立于河堤之上,看着不远处的中郎将李典指挥一干民夫疏堵河道,心想。倘若不是战争这些民夫理应在家中收割粮食并为秋种做准备,而非像现在这般被抓来当壮丁。

随着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身份越来越高贵,作为曹氏继承人的曹昂也逐渐被寄予了极大的厚望。这从他所接受的教育之中便可一窥一二。二十三岁的曹昂虽已举孝廉,却从未停止过学习。早年曹昂所受的教育以行军布阵为主。君子六艺为辅。因为那时的曹操还只是一介小诸侯,曹昂必须掌握足够的军事才能方能随父亲征战天下。而现在曹操的身份是司空,且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曹操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霍光。为了不重蹈霍氏一族的覆辙,曹府的幕僚眼下加强了对曹昂在政务、政略方面的教导。毕竟一个只懂打仗,不懂政务的大公子是无法继承曹司空留下的政治资本的。对此曹昂倒是甘之若饴。并没有因执金吾的身份而托大,进而抵触幕僚们的教导。

“子修在此啊。”

不知何时来到曹昂身后的曹操打断了儿子的思绪。眼见父亲到来的曹昂,赶紧拨马抱拳道。“见过父上。”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