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1 / 4)

凤穿残汉 问道太史慈 4896 字 1个月前

淄临既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国都,又是汉五王都(南阳、洛阳、临淄、邯郸、成都)之一。据说直到西汉前期临淄的规模任大于国都长安。蓟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国都。燕国的国力历来不如齐国,蓟城的规模自然比不得淄临。但蓟城是蔡吉在黄河以北最有影响力的一座城池。蔡吉若将幕府迁往蓟城,不仅能加强对冀、幽两州的控制,同时也能有效地威慑边地异族。当然田丰等人并不知晓蓟城在后世乃是五朝帝都北京,对蔡吉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所以田丰与崔琰更看好青州目前的郡治平原。平原城同样地处黄河以北,毗邻青、冀两州,又比蓟城更靠近中原,是田丰、崔琰等人心目中逐鹿中原的理想之地。

然则田丰和崔琰都是冀州系的谋士,又初到蔡吉阵营,出于避嫌的考虑,两人都没有向蔡吉提过迁幕府一事。不过这会儿身为谋主的郭嘉既已开了个头,田丰自然是抓紧机会向蔡吉进言道,“奉孝言之有理。龙口城过于偏远,难成大器。还请主上另选一处大城安置幕府。”

蔡吉一早就料到她打败袁绍之后会有人提议迁幕府。只是龙口终究是蔡吉的心血之作,先不谈感情上的牵挂,光是一个龙口港所带来的财富就足以令她难以割舍。另一方面蔡吉也深知为了逐鹿天下,她总有一天是要走出龙口城的。所以面对田丰的进言,蔡吉顺势询问道,“先生以为何处适合安置幕府?”

田丰在与崔琰交换了一下眼神之后,直接了当地说出了他所认为的最佳选择,“丰以为平原城最为适合。”

崔琰见田丰说得太过直接,连忙跟着提议道,“淄临规模宏大亦适合安置幕府。”

蔡吉听罢田丰与崔琰的进言,微微蹙了蹙眉头,回头又向郭嘉询问道,“奉孝先生以为何处适合?”

郭嘉不动声色地抱拳道,“蓟城。”

“平原、淄临、蓟城……”蔡吉将三座城池默念了一遍之后,旋即摆了摆手道,“安置幕府一事,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耳听蔡吉宣称要“从长计议”,田丰与崔琰双双会意地拱手称诺。在他二人看来只要蔡吉肯“计议”,那迁幕府一事就有门,用不着逼蔡吉现在就拍板。倒是郭嘉皱了皱眉头,又向蔡吉进言道,“主上,迁幕府一事或可从长计议。然则而今天下各路诸侯皆忙于招兵买马,故嘉以为相较建讲武学院,在冀、幽二州开科取士才是当务之急。”

郭嘉的进言让原本正沉浸在讲武学院美好远景之中的蔡吉猛地冷静了下来。确实,在乱世一个实缺远比一个入学名额更能吸引士子。说到底此刻在讲武堂求学的那八百士子,大部分也是冲着蔡吉手上的官位而来。如果蔡吉不是掌握了实权,如果数学、天文、地理等内容没有被纳入科举考试。恐怕没几个人会冒着战乱的风险跑来讲武堂学习不被主流重视的杂学。

意识到自己有些过于激进的蔡吉,旋即长叹一声,朝郭嘉颔首道,“奉孝先生言之有理,是孤冒进也。”

郭嘉见蔡吉言辞之间透着一股子无奈之情,心知眼前的少女多少有些不甘心。其实作为讲武堂最早的参与者,郭嘉又何尝不想让讲武堂发扬光大,进而代替太学成为士林最高学府。可目前天下尚处于四分五裂之中,蔡吉也没有强大到可以藐视其他诸侯的地步。相反在郭嘉看来,齐军固然是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拿下了冀、幽两州的大部分郡县,但要做到像控制青、徐两州那样控制冀、幽两州蔡吉还需花费一段时日才行。这期间蔡吉不仅要对冀、幽两州的士族豪强恩威并施,同时还要防备曹操、公孙度等诸侯反目入侵。如此这般凶险的环境,实在是容不得她耗费财力、物力、精力去修建讲武学院。

思虑至此,郭嘉便向蔡吉劝慰道,“主上也不必弃馁。眼下虽不适合兴建讲武学院,但分家授课依旧可行。毕竟开科取士总会有人落榜。届时讲武堂必会迎来更多学子求学。”

蔡吉听罢郭嘉所言,一想也对,不禁抬起头冲其嫣然一笑道,“善。就按奉孝先生所言办。”

眼见郭嘉在三言两语间就说服了蔡吉,田丰与崔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