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把量标准直接赋予在类的内涵之中的,也就是说“‘类’指所立之辞的典型事例。如《大取》列举了十三个一般判断,在‘其类在’的字样下都附带有作为事实证明的典型事例。”
因此将物理化学简单的归入墨家名下,非但不利于日后的学术研究,还十分容易令这两个学科因墨儒两家的矛盾,陷入毫无意义的道统之争中。
在蔡吉看来物理就是物理,化学就是化学。作为研究事物规律的两大自然科学,理化不因被归入现有任何一家学说之中。因为大自然的规律既不会因道德伦理而改变,也不会因诡辩而消失。就像苹果不会因学者是君子就飞上天,也不会因对方是小人就不掉地上。一个物理学家可以是佛教徒,可以是基督徒,更可以是穆斯林。一个化学家也可以同时研究玄学、儒学、墨学,只要他自己感兴趣就行。
然而以蔡吉目前水准还不足以令理化摆脱墨家道家的影响成为独立的学科。不过如果有外来学说来进行相关印证的话,情况或许能好点。有道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若是能证明相关理论是放眼天下皆准的定律,相信士林就不会再单纯地将理化事做某个学派独有学说。
想到这里,蔡吉在心中算是有了定夺,就见她抬头向曹丕吩咐道,"子桓,明日汝随孤去趟崔府。"
“喏。”曹丕拱手称喏后,又有些好奇地向蔡吉问道,“齐侯可是要向季珪先生讨教学问。”
“也算是吧。”蔡吉略带含糊地回了一句,顺手便将她的那份栗子饼递给曹丕道,"汝正在长身子,多吃点。"
曹丕接过栗子饼先是一楞,旋即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抬头对正要起身离开的蔡吉请求道,"齐侯,明日可否多带一人去?"
蔡吉停下脚步道,"可是何平叔?"
"非也。"曹丕摇了摇头。
"哦?那是何人?"蔡吉感兴趣地问到。
"交州人孙亚夫。此人对杂学甚感兴趣。"曹丕表面上虽说得不动声色,心里却多少有些惴惴不安。其实曹丕与孙亚夫并不算熟络。两人谈话最多的一次还是在七月间的尊经阁上。但也就是那一次接触让曹丕觉得那个叫孙亚夫的男子绝非等闲之辈。特别是此人肆无忌惮直视蔡吉的举动,更是令曹丕打心眼里觉得厌恶。于是此后的数月间曹丕暗自对孙亚夫上了心。而他越观察就越觉得对方有问题,甚至有可能连"孙亚夫"都只是化名而已。可惜曹丕目前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自己的判断。而他若是直接向蔡吉报告此时又难免被视作嫉妒对方,从而徒增笑柄。所以曹丕决定来个反其道行之,将孙亚夫推荐给蔡吉。一旦此人接近齐侯,就势必会被调查身份。届时是忠是奸定能真相大白。
面对曹丕的进言,蔡吉在侧头想了想后,最终点头答应了下来。
最近几节有些内容可能比较枯燥,放丕仔和权仔出来调节一下气氛o(n_n)o哈哈~
从即日起本书更两天休一天,请各位书友见谅。
翌日午后,面对突然出现的曹丕,化名为“孙亚夫”的孙权多少有些诧异。毕竟在他的印象中,他虽与曹丕在尊经阁、讲武堂等地有过几次接触,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却仅能说是泛泛之交而已。不过当得知是齐侯蔡吉邀请自己一同前往崔琰府上讨教学问后,孙权二话不说就随着曹丕一同来到了蔡吉的车驾前。
话说这已是孙权第二次与蔡吉本人面对面了。上一次还是在讲武堂的工房,那次两人四目相对,孙权以潇洒的一揖换来了齐侯嫣然一笑。孙权本以为自己那一次的举止给蔡吉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这次对方才会邀请自己一同出游。可谁曾想此刻座驾上的蔡吉却像是完全不认识孙权一般,仅朝他点下头之后便下令车夫起驾前往崔府。
眼见蔡吉根本没将自作多情的孙权放在眼里,曹丕不由心头暗自一乐,不过表面上他还是颇为热络地将怅然若失的孙权请上了后一辆牛车。许是刚才蔡吉的反应令孙权产生了些许怀疑。待曹丕上车与他并肩同坐后,孙权便忍不住向对方求证道,"敢问曹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