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2 / 3)

凤穿残汉 问道太史慈 4367 字 1个月前

谋国之士。如管仲、如商鞅、如张仪、如苏秦,他们用自己的智谋,或辅佐君王,或游说诸侯。在将各方势力控于鼓掌之间的同时。也达成了心中的宏图伟业。

所以刘琦的话音刚落,诸葛亮便一语点穿道,"使君既已决心同曹操会战襄阳。不知公子又何时兵退长沙?"

被说破心事的刘琦叹长叹一声道,"不瞒孔明,琦正为退兵之事烦恼不已。"

"公子可是怕退兵之际遭张羡、孙策、刘备三家围攻?"诸葛亮循循善诱道。待见刘琦无声地点了点头后,诸葛亮便朗声笑道,"公子何须烦恼如斯。亮已观察长沙城数日。以今日之势公子退兵易如反掌。"

诸葛亮这可不是在故弄玄虚地说大话。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所谓"掐指一算,计上心来"的说法都是骗人的把戏。会收集情报,分析情报是做谋士的基础。没有情报支持,仅凭书本教条来出谋划策,那就是在刻舟求剑,最终结果只会害人害己。所以从到长沙的第一天起,诸葛亮就在收集周边的情报。而他先前之所以穿蓑衣持竹杖冒雨上山,正是为了从岳麓山眺望长沙城,以观察城内城外各方势力的布阵。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第一手情报,诸葛亮才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长沙是撬动天下大局的支点。

刘琦暂且还管不了天下大局,此刻眼见诸葛亮说得如此轻松,他连忙疾呼道,"孔明教吾!"

诸葛亮瞥了刘琦一眼随口反问道,"公子只想退兵?"

"能全身而退就成。"刘琦如捣蒜一般连连点头。

"不想与刘备、孙策结盟?"诸葛亮漫不经心地又问了一句。

"不……"刘琦的不字才说了一半,立马就收住了口,紧跟着他像是没听清一般,又向诸葛亮问道,"孔明说啥?"

这一次诸葛亮抬起头,郑重其事地注视着刘琦,沉声问道,"亮问公子不想与刘备、孙策结盟乎?"

如何不想!若能同刘备、孙策结盟,他刘表父子又何惧曹操南下。刘琦心里虽这么想,可话道嘴边却成了,"孔明说笑乎?"

诸葛亮见刘琦睁大着眼睛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当即自信地笑道,"亮愿立军令状。"

刘琦那敢真让诸葛亮立军令状。就见他一把抓住诸葛亮的衣袖追问,"孔明真能说服刘备、孙策与家父化干戈为玉帛?"

"光凭三寸不烂之舌不足以说服,"诸葛亮摇了摇头,伸出一根手指道,"还需借用一物?"

"何物?"此刻的刘琦已经完全相信诸葛亮。只要能达成与刘备、孙策间的联盟,刘琦不会吝啬任何财物。

"长沙城。"诸葛亮缓缓吐出了三个字。

"长沙城?!"刘琦楞了一下,一瞬间不禁有些怀疑诸葛亮是不是在耍弄他,嘴里倒是苦笑道,“长沙城尚在张羡手中,琦如何能用长沙城与刘备、孙策结盟?”

“正因长沙城不在公子手中故才需借。”诸葛亮意味深长地强调了一声“借”字。

刘琦则一头雾水地追问道,“孔明意思是……”

诸葛亮笑了笑,露出了天机不可泄露的表情。

散花~~~孔明同学终于进入主线~\(≧▽≦)/~啦啦啦~~~

入夜时分,长沙太守府内药味缭绕,太守张羡面色蜡黄、形容枯槁地依靠在软塌上,一手握着丝绢手帕,一手探出任由一位年近五旬的医师为其把脉。猛然间榻上的老者只觉腹内一阵绞痛,喉咙一甜,"哇"地一声将一口鲜血吐在了被褥之上。

雪白的被褥映衬着殷红的血迹在灯光照耀下甚是触目惊心。张羡的长子张怿见状慌忙上前想要帮忙,却被老父一把甩到了一旁。就见张羡一面冷用绢帕拭去自己嘴角的血污,一面冷静地向身旁的医师问道,"仲景,汝说句实话,老夫还有多少时日?"

眼前这位被张羡称为"仲景"的医师正是后世鼎鼎有名的医圣张机,张仲景。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