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得到长沙。因此在刘备看来诸葛亮是上天赐予他的国相。就如辅佐周文王的姜子牙,辅佐高祖的张良。可惜的是对于诸葛亮,刘备至今还只是仅闻其声未见其人。
正当刘备暗下决心。接收完长沙城后就亲自去请诸葛孔明出山之时,长沙的车驾已然停到了他的面前。就见张怿缓步走下马车来到刘备面前,躬身行礼道,"张怿见过左将军。请左将军上车。"
张怿所指的马车名唤轺传,由两匹马拖拉。依制二千石以上大臣及列侯。皆供给轺车。刘备已是左将军当然有资格坐轺传,但为了节省开支同时为给臣下作表率,刘备至今没给自己配过轺车。此刻眼见张怿邀请自己乘车入长沙,刘备不由心头一动,翻身下马绕着轺车转了一圈,旋即便朝张怿拱了拱手道。"那备就恭敬不如从命也。"
张怿见刘备如此平易近人,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位左将军果如传言所说是位仁义之辈。思虑之此。张怿又偷偷地朝刘备阵营打量一番,却发现人群中并无诸葛亮的踪影。于是他不禁好奇地向刘备问道,"左将军,怎不见诸葛郎君?"
刚要上车的刘备听张怿如此一问,赶紧回头诧异地反问道。"孔明先生不在长沙?"
"哦?三家皆不见诸葛孔明踪影?"吴营大帐之中,周瑜以同样诧异地口吻向鲁肃询问着诸葛亮的情况。
"是。据悉刘琦也曾派人探寻诸葛孔明行踪。但皆无音讯。"鲁肃如实答道。其实他对诸葛亮的突然消失也是深感疑惑。原来就在孙策指派鲁肃出使三家的同时,张羡、刘备、刘琦三家也各自派出了使节联络结盟之事。只是令鲁肃颇感意外的是另三家使节中并没有诸葛亮的身影。更为确切点说,自打那日离开吴营之后,这位一手促成四家结盟的年轻谋士便从众人的视线中消失了。促成四家结盟抗曹是何等风光的荣誉,诸葛孔明竟说走就走,连声音讯都没留下。鲁肃真不知道自己该为此感到高兴?还是失落?
"那结盟之事可有变故?"周瑜想了一想又追问。
"张羡、刘备、刘琦三家皆同意与主公结盟。张羡提议会盟大典定在五月初五。"鲁肃回过神答道。
周瑜听罢鲁肃所言,一边挥手示意其退下,一边低头沉吟了半晌。忽然他仰起头长叹一声,自嘲道,"伯符,看来瑜是小觑诸葛孔明也!那日不该放其出营。"
正在自顾自琢磨战图的孙策听周瑜如此一叹,不由回过头问道,"哦?诸葛孔明真如此了得?"
周瑜以略带叹服地口吻说道,"瑜本以为诸葛孔明是效仿苏秦合纵荆扬四家抗曹。而今看来其在合纵四家之前,已先游说三家联手制吴。"
孙策听到"联手制吴"四个字,再想起那日诸葛亮在灵堂上的表现,当即扬起剑眉冷哼道,"好个口蜜腹剑伪作之徒!策若再遇此人,定提三尺长剑,斩其头颅!"
周瑜摆了摆手笑道,"诸葛孔明才思敏捷,胆识过人,乃当世仪、秦。此等奇才若被伯符一斩为二岂不可惜?"
"公瑾是想收服诸葛亮?"孙策皱起眉头问道。在他看来诸葛亮固然厉害,可他孙策帐下也是人才济济。且不论眼前的公瑾,就是刚才离开的鲁子敬也不见得会比那诸葛孔明差到哪去。想那诸葛亮不过是占了些许先机,眼下没他参与荆扬四家还不是照样联盟。
虽然孙策并没有将他的想法说出口,但周瑜却俨然从孙策的表情中读出了他态度。于是他当即调整了坐姿,向孙策郑重其事地抱拳道,"瑜确有此意。伯符既怀逐鹿称霸之志。又岂可无容人之心。试想若齐桓公记恨管仲暗杀之仇,其如何能成就一方霸业?"
周瑜一番进言直说得孙策面红耳赤,连忙虚心地检讨道,"公瑾言之有理,是策自大也。"
看着人称江东小霸王的孙策像个孺子一般向自己认错,周瑜心头不禁泛起了一股暖意。这便是他周瑜的主公,强如猛虎,纯若赤子。终有一天他会辅佐眼前的男子成就一番鸿图霸业。
建安七年五月初五,孙策、刘备、刘琦、张羡四人在长沙城下结盟抗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