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见蔡吉为得二将而高兴地忘乎所以,亦欣慰地一旁补充道:“固山枪棒了得,山威善骑射。”
“真俊杰也!”蔡吉由衷地赞叹了一声之后,又回头冲太史慈问道,“太史将军,不知这二位如今军中任何职?”
“固山、山威现皆任军侯。”太史慈回答道。
“军侯?啊呀,以两位之才怎能屈就于军侯之职。不若暂任军司马吧。”蔡吉极其大方地为眼前两个年轻人升了官。而这也是她眼下唯一能拿得出手赏赐。
然而其中看似性格沉稳唐蓥却这个时候向蔡吉推辞道:“小府君,唐某现下寸功未立,这司马一职愧不敢当。”
“锐也不能当此职。锐要真刀真枪地立下军功。”姓文,却一点都不文气文锐也跟着推辞道。
太史慈心知蔡吉这么做是为了拉拢人才。不过考虑到目前东莱郡军队规模,他也觉得不宜再增加两个军司马。于是太史慈便跟着帮腔道:“是啊。年轻人还需军中多加磨练才行。”
不过蔡吉却不以为然地笑着摇头道,“话可不能这么说。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等熬过这次蝗灾之后东莱郡会再次扩军。届时有了兵卒却无人统领岂不麻烦。两位若是觉得眼下军功不足以升任军司马一职。那日后沙场上立下战功不就名至实归了吗。”
文锐与唐蓥不过才二十郎当岁,正是血气方刚急着建功立业年纪。听蔡吉都说到这份上了自然是不再推辞,当即欢天喜地应下了军司马一职。与此同时二人亦觉得蔡吉看着虽年幼,但不重出身重才华,且为人大方和气。自己来投靠东莱郡真是没选错地方。
至于太史慈见蔡吉初次碰面就博得了人好感,便特意不点穿蔡吉女子身份。有了太史慈故意隐瞒,文锐与唐蓥也想当然地将蔡吉当做了尚未发育童子。加之蔡吉为人一向没什么架子。于是乎,四人就此围坐一起闲聊起来。既然此刻是营地里,众人聊内容自然也同行军打仗脱不开干系。
话说蔡吉上一世学历史时候就知道,汉末不少人物并非像《三国演义》中所描述那样文就是文,武就是武。这个时代有得是允文允武人才。正如眼前太史慈就曾做过奏曹史。而赫赫有名飞将吕布初亦是丁原身边主簿而已。故而太史慈与吕布文案一定写得比蔡吉好。且不剽窃后世名作前提下,他二人诗赋水平应该也比蔡吉高。须知蔡吉此刻就连平仄都弄不清,如此水平又怎能写出一篇让这个时代人读得顺畅文案呢。因此蔡吉自打接任东莱太守之后就没怎么插手过政务,说白了还是不想学会写文案之前出来丢人现眼。
不过就算文不成武不就是眼下蔡吉真实写照。但好她还有一张伶牙俐齿嘴和比这个时代人多出千年知识。正如此刻蔡吉虽没读过兵法但好歹是学历史,对历史上一些战役了解并不比眼前这三个大男人少。因此四个人倒也算是越聊越投机。
这不,太史慈见蔡吉对历史上不少战役如数家珍,而且每每还有奇看法脱口而出。不禁心中暗叹此女确非凡人。却听他衷地赞叹道:“小府君小小年纪如此博学。真是令慈佩服。”
“太史将军过奖了。吉不过是老家时喜欢跑去各叔伯家看闲打发时间而已。”蔡吉谦逊地摆了摆手道。
“小府君叫慈子义就成。”经过这些日子以来接触,太史慈已然将蔡吉当做了小妹妹看待,言语间不觉也有些随意起来,“不过将史视作闲,小府君还真是独树一帜呢。”
“那吉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能和太史慈称兄道弟,蔡吉自然是从善如流地改口道,“子义兄,话可不能这么说。史、闲其实全是凭者心境而定。若吉此刻还是留老家深院之中打发时间那史就是闲。但眼下这乱世吉身为一郡之首怕是连看《山海经》都能悟出以史为鉴了吧。”
“哈哈,小府君真是妙语如珠。”太史慈听罢抚掌大笑深以为然。
此时恰逢李达牵着蔡吉坐骑回营地。眼见小府君身旁除了太史慈之外突然冒出了两个男子李达,下意识地警惕地瞥了文锐与唐蓥一眼,继而向蔡吉行礼道:“小主公,绯云喂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