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堂三四年的研究成果抵得上墨门长老十年的苦心钻研,林飞自然而然地会去反思墨门之前数十年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会去质疑钜子长老们的谋划是否符合墨子的初衷。如今,林飞已不再将掌握知识视作少数人的特权,同时齐国蒸蒸日上的现状也给了他与司马徽当面对质的底气。
于是下一刻就见林飞仰起头义正词严地反驳司马徽道,“钜子此言差矣。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如今天下纷乱,群雄并起,余等身为墨者自当倾尽所学兴利去害,岂可隐居山林,袖手旁观!”
耳听林飞拿墨家的“兼爱”理念来说事,对面的司马徽却是如老僧入定丝毫不为所动。诚然墨子主张,仁人君子要以兴盛天下人的公利,消除天下人的公害为己任。可当今天下诸侯那么多,墨门又凭什么非得支持蔡吉?难道她蔡安贞就代表了天下公利吗?
为人清高的司马徽当然不会如此直白地当面驳斥林飞,且见他手捻长须摇头叹息道,“自古春秋无义战,当今之世类同春秋,各路诸侯逐鹿天下,令生灵涂炭,百姓流离。余若派墨门长老辅佐诸侯,岂不有违墨子非攻之道?”
面对一边将师弟马均派往曹魏出仕,一边又大谈“非攻之道”的司马徽,林飞在心中暗自冷笑了一下,继而理直气壮地反驳道,“钜子明鉴,齐主有别于寻常诸侯,其素来体恤民生,从不兴不义之战。如今齐国各州郡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试问此等仁义之君如何当不得墨者辅佐?”
“从不兴不义之战?”司马徽想起孔融酒后控诉蔡吉的模样,当即以嘲讽的口吻反问道,“昔年入侵北海者又是何人?”
提起当年的北海之战林飞可比司马徽熟悉得多。因为那一战乃是五行遁旗投靠蔡吉麾下后的首战,林飞本人也从中出了不少力。只见他不紧不慢地拱手解释道,“钜子有所不知,昔年齐主征讨北海乃是受袁绍父子所迫。未免伤及无辜,齐主特命五行遁旗乘夜拿下北海郡治都昌城,不仅未伤城内百姓分毫,就连孔文举所遗家眷事后亦被悉数送还许都。”
司马徽哪里知晓北海之战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眼瞅着林飞所言不似作假,他也不好再在相关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关于蔡吉夺取北海的事他也只是听了孔融的一面之词而已。不过就算林飞说的都是真话,司马徽依旧不会让墨门的长老随林飞北上。因为在他眼里林飞掌握的墨门资源远胜他这位墨门钜子。且不说当年墨门与太平道合力倒斗积攒下的财物,光是那三百五行遁旗就足以令墨门重振旗鼓。只可惜轮到司马徽就任墨门钜子时,五行遁旗已被蔡吉收入麾下。
总之于公于私司马徽都不打算让林飞继续利用墨门牟利,所以他跟着便将话锋一转道,“即便如此,齐主终究存有逐鹿之心。试问齐主若真如正杰所言这般仁义,又为何不将青州制盐之法公之于众,令天下百姓共享食盐之利?”
盐业乃是齐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蔡吉自然不可能轻易将晒盐之法公之于众。司马徽用如此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蔡吉,明显就是要让林飞知难而退。林飞此刻业已明白就算他今日磨破嘴皮子怕也难见着墨门众长老。深感愤慨的他当即不再理会司马徽,转而将视线投向了竹帘道,“吾家君上入主青州至今,既未哄抬盐价,也未以盐要挟众诸侯。相反经吾家君上指点,盐场出盐连翻数倍,令齐国百姓得享廉价之盐。至于其它各国盐价高悬,乃是诸侯征收盐税之故。岂可怪罪于吾家君上。”
林飞这席话俨然就是说给黄月英听的。除了反驳司马徽的诛心之问外,林飞也想向黄月英证明自己未曾违背墨家思想。果然,这次黄月英听罢林飞所言,终于忍不住出声附和道,“月英有幸拜读齐主所著《齐民辑要》,其中所载东莱水车、翻车、独轮车、风车等皆是利国利民之器。讲武堂《数学》、《形学》、《化学》、《物理》等著作更是精妙绝伦,令月英眼界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