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3 / 4)

凤穿残汉 问道太史慈 5225 字 1个月前

而蔡吉则顺势避开众人剑拔弩张视线,大大方方地走上矮榻端坐了下来,并跟着抬手道,“诸君免礼。不知诸君今日集结于此,所为何事?”

管统见蔡吉面对如此架势非但没有半点胆怯,举手投足间亦是有礼有节。不由暗自一喜,心想自己今天算是找到好帮手了。于是他当即先发制人地向蔡吉拱手禀报道:“禀府君,统今日打算查验郡府账目。却不想被黄功曹拒不交出账本。故统此恳请府君定夺此事!”

啥?查账!乍一听完这番义正词严控诉。蔡吉先是看了看一脸愤慨管统,又瞅了瞅一旁眼观鼻鼻观心黄珍。忽然觉得自己胃都抽了。

正所谓,财政乃庶政之母,大到治理一国,小到操持一户,谁捏住了钱袋子,谁就有了发话底气。故老婆多爱向老公要管家钱,皇帝常瞒着大臣搞小金库。须知,若没这阿堵物,哪怕你是韩信转世,也得为军资走后门;若没这阿堵物,哪怕你是汉武再生,政令都出不了长安城。

依照前一世小说戏剧里宅斗桥段,一家之主之争往往是从夺账簿控制权开始,期间还可能涉及钥匙、印章等等之类小道具。只是蔡吉没想到自个儿转世到汉朝之后竟也能有幸碰上这么一出。当然以蔡吉眼下情况来说,她本也没啥立场好去嘲笑管统猴急。须知,蔡吉做太守道现,可是连账册面都没见过。就算上次水寨吓唬段融说要查账,亦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她要是真能说查账就查账,那何须又是打劫贡船,又是跨海通商大搞小金库。

因此眼前管统做法虽是鲁莽了一些,但对蔡吉来说也未尝不是次机会。至少借管统这么一闹还能试探一下黄珍底线。想到这里,蔡吉便打起了官腔回头冲黄珍问道:“黄功曹,管郡承此言可属实?”

面对蔡吉询问,黄珍显得颇为镇定自若,却见他一甩长袖拱手答道:“府君明鉴,老夫并非有意为难管郡承。只是查验账目须以府君金印为凭,故未见府君之前老夫无权取出账册。”

黄珍这番话说得可谓是有理有据。须知,汉朝会计方面有着严格法律规定。例如,其规定会计簿如果丢失、错讹,与被盗数额同罪;会计凭证和印鉴方面,规定券契如有伪造、改等情,重者与盗贼同罪论处,轻者以欺诈论处,如上计报告不真实,有欺诈隐瞒者,根据情节轻重判刑;仓储保管方面,规定对于账实不符,区分通盗、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度量衡方面,规定度量衡不准者,按情况不同实行杖打等等处罚。

因此经过黄珍一番解释,此刻反倒是管统显得有些无理取闹了些。不过管统既然今日敢来查账自然是早就做好了完全准备。只见他冷哼了一声,冲着黄珍拱手道:“那如今府君已到,黄功曹可否交出账册。”

面对管统咄咄逼人架势,黄珍并没有搭理于他,而是向蔡吉伸手道,“请府君出示金印。”

蔡吉听黄珍这么一说,便从腰带上接下官印递了上去。话说,汉朝官印可不似后世电视剧拍得那般大得夸张,而是一枚一寸见方鎏金铜印。铜印上方还铸有一环可用绳索丝带系于腰间,正是用来方便各郡府太守、都尉们上马领兵,下马治民用。

此刻黄珍接过蔡吉官印认真查验过后,便回头向身后几个胥吏吩咐道:“去,将账册搬来。”

黄珍这个“搬”字用汉朝账册上可是一点都不夸张。却见不多时,那几个胥吏便肩扛手抬着将一捆捆竹简搬到了大厅中央。蔡吉粗莫估算了一下,这么一堆竹简少说也要有几百卷。要知道一本《论语》全文共有1175个字,大约也就相当于后世对开报纸一个版面容量。可记录到竹简上却要近三十卷竹简才行。毋庸说是一郡之地账目了。

可管统对此却丝毫不以为意,只见他起身走到竹简堆前,接连拿起了几卷竹简展开扫了一眼后,不禁皱起了眉头向黄珍大喝道:“此乃流水账,非郡上计簿!”

“眼下秋收未过,各县尚未上交账目,郡里自也无法做郡上计簿。”黄珍摆出一副不屑于门外汉多做解释表情回答道。

管统与黄珍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