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不具有交换性质,而是比较单纯行政收支性质。国库财物入出从国家财政收支总体上讲,两者之间有着相互制约关系,但是从个体上讲,即从每一笔经济事项来讲,入与出之间一般缺少相互制约关系。进入国库财物通常表现为暂时与付出无关单纯收入,而从国库发出每项开支也无需知晓它具体来源,只是一种单纯付出而已。故东汉官厅账目记录乃是禾归禾,栗归栗,布归布,钱归钱等等,直白而又繁复。乍一看上去很难判断官府真正财政状况。
然而蔡吉推波助澜下,目前东莱郡财政活动已不仅限于单纯税赋以及财政支出,而是涉及到了海外贸易。这样一来东莱郡府便变向地成了一个带有官商性质组织。如此一来就需要涉及到考核衙门财政状况。照理说碰上这样情况,蔡吉理应将郡府内资产折算成铜钱或是白银黄巾之类货币来结算统计才对。可眼下偏偏是铜钱信用崩溃东汉末年,且非常缺乏金银等贵重金属。既然铜钱、金银都无法建立起货币信用。那要用什么来稳定东汉早已糜烂财政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粮食!这个饿殍遍野时代,只有粮食才是真真切切硬通货。正是基于这个道理,蔡吉才会想到用粮食来折算郡府资产。而她这种做法其实已经是变向地实施粮本位。
所谓粮本位就是以粮食作为本位币,并以此来进行结算统计一种货币制度。作为世界上大农业帝国中国其实是粮本位发明者,而粮本位亦是富中国特色,时间为久远一种货币制度。正如此刻东汉官员俸禄,就是以粮食作为收入标准。例如,蔡吉身为郡太守,俸禄应为二千石,折合月谷12斛。不过蔡吉做太守到现,没从郡府支过一枚钱一粒谷,真是比海瑞还海瑞。当然东汉包括后来诸多朝代粮本位也仅限于此而已。铜钱本位才是中国封建王朝主流货币制度。由此可见中国官僚们其实历来都是关心自个儿荷包,因为不管是铜钱本位还是金银本位都会出现通货膨胀,唯有粮本位虽为原始却也为稳定。而真正将粮本位作为政府财政结算方式,那是1949年之后事了。当时因连年大规模战争和放飞物价,整个中国经济濒临本亏,正是粮本位制度实施让政府完成了由乱到治过度。
虽然后世经验告诉蔡吉,粮本位是适合乱世一种货币制度。但她并不知晓场这些东汉官吏们会不会同意自己提议。因此这会儿蔡吉念方案同时,也偷偷观察着底下众官吏们反应。起先场众人还能保持一副洗耳恭听模样,并时不时地点点头表示同意府君决断。而当蔡吉说到要以“旧管收=开除实”这一公式总结账目时,一些小吏终于有些坐不住了,开始交头接耳着底下窃窃私语。待到蔡吉提到规定郡府年终财政总结一律以粮食结算。一瞬间整个厅堂是一片哗然。
对于这样反应蔡吉自然是早有准备。却见她不紧不慢地宣读完方案之后,顺手就将竹简往案上一搁,高声问道,“不知诸君对此有何看法?”
诚然之前众官吏底下又是耳语又是哗然,可真当蔡吉问他们有什么想法之时,现场却突然死一般地安静了下来。那些职位不高胥吏或低头不语,或偷偷地向管统、黄珍等人使眼色。而管统、黄珍二人则不约而同地都捻须沉思了起来。
如此这般过了半晌之后,终还是黄珍率先打破沉寂,向蔡吉拱手提问道:“府君说要将郡府财物折算成粮食结算。不知如何折算法?”
蔡吉见黄珍一上来并不表示反对,而是直接问如何操作,便知此事有门。却听她欣然点头道,“可先将财物按市价折合成五铢钱,再将五铢钱按粮价折算成粮食。日后财物皆以此次折算为参考。”
黄珍听罢这番解释,立即就明白了蔡吉是想用粮食为参照来统计郡府财产。须知眼下钱贱粮贵,倘若用铜钱来估算财物价值,那这些财物价格只会随之虚浮飞升,难以估算其真正价值。而若是以粮食来估算财物价值,那只要东莱存粮稳定,那财物价值也会随之稳定。如此这般便能估算出郡府真正收支状况。想到这里,黄珍当即心悦诚服地向蔡吉拱手道,“府君大财,此计甚妙!”
“黄功曹过奖了。本府只是觉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