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诸侯,可这种差距并不算太大。一旦让其他势力先行迎到天子,很可能会就此扭转两者间强弱地位。因此就算场多数幕僚都不想迎天子入邺,沮授还是独自一人苦口婆心地劝了袁绍半天。
然而令沮授深感失望是袁绍终还是选择了郭图与淳于琼建议,决定对陷入危机汉帝见死不救。而袁绍这一决断也让沮授意识到自家主公已然心怀推翻汉室之心。只是碍于天下舆论没敢说出口而已。也就是说,就算加上蔡吉,自己再多费十倍口舌,也不可能改变袁绍决断。因为他打心眼里就希望汉帝刘协能死于这场乱战。
想到这里,沮授怅然地苦笑了一下向着蔡吉摇了摇头道,“蔡府君言之有理。然袁公之决心怕是无法挽回。”
蔡吉当然知道袁绍心思已无法挽回。所以她接着便故作沉吟地沉默了半晌,继而抬头问道,“难道说左将军欲做齐桓公?”
沮授一听蔡吉提起齐桓公先是一怔,继而立即就心中暗叹其比喻精妙。齐桓公虽是春秋五霸之首,但也同时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且春秋诸国各自割据一方情况下,却又同时奉周王为主,对外依旧“华是华,夷是夷”。这种状态正符合此刻袁绍既想割据称王,又不敢直接推翻汉室心态。可以说蔡吉这句反问完全就是为袁绍量身定做发展方略。
难道此女一早就已看出主公心思?
还说她这只是无心之言?
但鉴于蔡吉之前种种举动颇有管仲之风,沮授自然是倾向于前者。于是他跟着便向蔡吉试探着问道,“倘若袁公正有此意,蔡府君又当如何?”
面对沮授试探,蔡吉毫不迟疑地向沮授叩首道,“只要左将军不学楚称王。吉愿辅佐袁公成就大业。”
听罢蔡吉这句“不学楚称王”,沮授再次心中感叹眼前这女子不简单。楚国本是西周时诸侯国,只因诸侯熊通脱离周王室自立为楚王,自此楚国被中原诸国视作蛮夷。蔡吉引用这一典故很明显是表示只要袁绍还奉汉室为主,她便会不会背叛袁绍。再结合其先前分出五百骑兵护送汉使忠义之举。沮授相信蔡吉这番话语是发自真心,同时也是符合君臣之道。这样人物就算是女儿身,也总有一天会成为名满天下人杰
事实上,就算蔡吉没有派李达等五百骑兵护送吴硕上京救驾。她此刻名声也已南方扬州流传了开来。兴平二年,八月,东莱商队沿海岸线一路南下抵达扬州吴郡。由于此时江东山贼严白虎正作乱吴郡,因此船队并没有此多做停留,而是稍做补给之后便继续南下抵达扬州沿海第一大郡会稽。
会稽郡因会稽山而得名。相传夏禹时即有会稽山之名,会稽即会计之意。秦王政二十五年,始置会稽郡,辖春秋时长江以南吴国、越国故地。汉初为韩信楚国所领,后属刘贾荆国、刘濞吴国。七国之乱后,复置会稽郡。会稽郡西汉高峰时曾领二十六县,人口逾百万,为当时天下第一郡。东汉之后其领地虽缩减为十五个县,但由于此十五个县涵盖了后世地理上江南鱼米之乡,因此会稽富庶依旧不容小窥。
此刻会稽郡太守乃是东海名士王朗。王朗为人严整,恭俭节约。虽然相比商贾之道,他注重农桑。但好商队持有东莱郡府印信,加之又有中山甄家从中协助,故会稽郡府并没有排斥东莱船队跨海来此通商。王朗甚至还抽时间单独接见了统领商队段融。只是由于段融本身出身商贾,肚里墨水有限,因此他并没有给王朗留下深刻印象。至于蔡吉以女子之身出任东莱太守一事,王朗眼中则像是场闹剧。不过对方即已得朝廷认可,又是真心实意地想靠通商来解决北地饥荒,王朗就没有多加苛责蔡吉这个少女太守。毕竟乱世之中,能多一个一心为民循吏,总比多一个鱼肉百姓酷吏来得好。所以王朗虽看不上段融,却还是大度地表示愿意支持会稽与东莱通商。
有了王朗这番表示,东莱商队会稽沿海贸易活动自然是畅通无阻。一些精明吴越商贾甚至不等东莱商队返航,就直接组织起船队北上东莱贩卖货资。一时间沉寂已久东海航线再一次迸发出了繁荣景象。
不过段融率领东莱商队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