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芳几个是闲不住的,也跟着小伙伴在田地里忙活。

□□在大队办公室这边,一眼就能望见空地上晒着的稻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稻穗都晒干,估计里头发霉的不少。”

老支书:“能够顺利完成抢收,把这些稻穗割下来,又有太阳可以晒,已经比预期中要好了。我们也算是完成了公社交代下来的任务。至于收成,得过几天才知道了。”

□□:“等田地稍微干些,也该组织起插秧苗了。这种晚稻比去年晚了几天,应该对明年春收影响不大。就是不知道要不要等公社安排。”

老支书:“稳妥起见,我们还是往上面问问看吧。”

□□自然是应好。

几天一晃而过,村里收上来的稻穗基本晒干,检查后万幸只有一成的稻谷要么发霉要么泡发软了晒干后变得干瘪。这比预想中的要好,村里人听到消息也是精神一振。

何父心里踏实下来了。何母则是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让闺女交代同学买了十斤精米和十斤糙米,昨天刚拿回家里来。这多少能弥补年底分粮时减少的粮食了。

何素素前几天刚把写好的两篇文章寄出去。这回她没有投稿给青年杂志,而是投稿给市报纸和省报纸。

像秋收这种关乎农业民生的大事,她写的文章呈现出来的农民精神面貌更是昂扬向上,符合报纸向来刊登的风格,自然是要投给报社的。

今天她正好收到回信。

因为在电影院上班,邮寄地址她填的电影院,这会回信也是由邮差直接送到电影院来的。

何素素接收后并没有立马看,而是先把来买电影票的顾客招待好,又照着时间点去放映厅放映电影,再回到售票台后坐下才终于闲下来。

恰如她之前所说,之前因下雨没来看电影的顾客,在天晴之后热情空前高涨,一窝蜂地往电影院涌来,基本上每场放映厅里都坐满了看客。

何素素也忙个不停。

这会她拆开两封信封前后看起来。投稿给市报的两篇文章全部被选上了,其中一篇还放在农业板块的显眼地方。省报则只刊登了她第一次写的那篇文章。

这种官方媒体给稿费比杂志社稍微要低些,都是按照千字两块算,市报这里给了十二块钱,省报则是四块钱,总计十六块。

何素素很满意,将钱收好后,回信塞回信封里,随信寄来的刊登了她写的文章的报纸也都收好,待会下班回家好拿给家里人看,让他们也跟着高兴高兴。

第24章 齐聚。

何素素回到家里把自己写的文章又被选中, 刊登在报纸上的事说给家里人听。

何家人自然为她高兴。等知道她文章里写的是这次冒雨抢收的事后,有种自己也跟着上了报纸的自豪。

何父让闺女把报纸上的文章念给她听,末了还把两张报纸像宝贝似地收了起来, 放到自己的房间里和之前的杂志一起收藏。

何母看着闺女满是自豪,没想到素素都在电影院上班了, 还一直坚持写文章投稿赚稿费。

谁家闺女能像素素这样赚两份的钱?说出去别人得羡慕死。

赵米玲和钱春和原先对小姑意见挺大的,这些日子随着小姑不断带回来肉、米、白面等粮食而逐渐消融, 这会更是佩服起小姑来。

有文化好啊, 有文化能写文章赚钱。

她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到自家儿女身上,心想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得多盯着孩子们的学习才行, 让他们向他小姑多学习!

夜里,何素素习惯性打开购物系统查看,发现勤劳值新增了6点, 也就是文章每刊登一次奖励2点勤劳值。

先前投稿给杂志社的文章一次奖励1点, 看来还是投稿报纸的难度大些,才会奖励多点勤劳值。

她对此很满意。

何素素看了会可兑换的商品, 一刷新发现又有折扣商品了。兑换两斤香梨只需1点勤劳值, 原先是需要2点勤劳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