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2)

偶尔能见到几株野果子,时不时也有掉落或者大风刮断的树枝,也都好好的掰断整理出来,放到背篓里,这都是冬天的烧柴,多了少了,大了小了的,没有人嫌弃。

几个知青也捡的不亦乐乎,

“原来山上的东西是真多啊,这还没到地方呢,我都捡了这么多柴火了。”

简单也没有特立独行,捡到的直接扔进背篓,放不下了就往基地里偷渡,反正这东西占地方,谁也看不出来。

等到了地方的时候,几乎没有空手的,大家手里多多少少都有点收获了。

刘卫民带人走了一圈,回来的时候脸上也带上了笑容,没想到啊没想到,下面那么旱,这山货的收成居然也不错,这下乡亲们有福了,这个冬天能熬过去了。

“来来来,都听我说啊,和往常一样,男的负责弄下来,女的在下面负责捡。

老规矩,回去后,每家只需要交几斤到村里,分给村里的几个老人,其余的都是自己的。

希望大家和往年一样,不要争不要抢,但是也不要浪费,乡亲们,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就看今天了。

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震天的喊声,“扑棱棱”的震飞了一片的小鸟雀,

“好,开干!”

离的最近的是几棵榛子树。

就看妇女们熟练的把这片树下的空地清理干净,然后男人们就拿着长竿子使劲的敲打着树冠,成熟的或者马上成熟的榛子簌簌的打下来,地面瞬间就被盖的严严实实。

敲打着落下来的越来越少了,就见他们蹭蹭的就爬了上去,和刚才一样的动作,近距离,效果加倍,很快,这一棵树的果实就基本都干净了。

然后那人转移战场,轮到女人们上场,蹲在地上,把袋子口铺在地上,用手或者工具往袋子里划拉,等袋子装了一个底后,就给它正当的立起来,拿着特意带的小簸箕,小篮子,在地上装满,再倒进袋子里,同样的动作要重复几百次。

简单借着背篓也偷渡出来一个,是在刘三爷家拿的小簸箕,小巧的很,装的少,但是她速度快,装进袋子里的还要偷渡进去一些,即使这样,这一袋子也很快就装灌满了。

李燕几个也不甘落后,陈建国跟着男同志一队,她俩捡的就是他们三个人的份额,动作不熟练,不过来俩人也反应快,一个收一个撑着袋子,动作也不慢。

这边收的差不多,那边那几棵栗子树也都打下来了,远远看过去,一地的毛茸茸。

不过离近了可就要小心了,栗子外面的一层毛刺可是厉害的很,能在树上保护栗子,自然能轻易的将皮肤扎破。

成熟的用脚来回碾几次,这毛刺也就能脱落了,但是很费时间,而且很多栗子还没有完全成熟,这做起来就更加困难,所以大伙都是把栗子带着外面的毛球一起收回去,放在院子里暴晒,晒干了再轻轻一碾,就很容易了,而且,有那会过的,就是脱下来的毛刺也可以烧火不是?

简单见过,但是还真没有亲手处理过,拿着簸箕的动作也有些生涩,毕竟这可是武器啊。

李燕和林招娣也是一样,这么一看,还是合作更方便,一个人撑袋子,一个人拿着工具往簸箕里划拉,一个人短簸箕,装袋子,是比较占人,但也是最省事的。

“等弄回去,就给铺在你们院子里,就这大晴天,几天这外皮就干透了,到时候轻轻一踩就开了。”

怕他们不会处理,旁边的婶子还特意跟她们说了一下。

不光是李燕几个,就是村民们,也都是满满的兴奋。

这年景,交了公粮,分到手里的东西本就没多少,这些可都是能救命的东西啊,本来她们还猜着,都不下雨,山上能好到哪儿去,谁知道这些树这么厉害,愣是干巴巴的活下来还结果了。

第30章 是谁不在这边

几个人听着就很高兴,虽然是城里来的,既然下乡了,这点后还真的不算什么,李燕甚至还跟人家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