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言路”,这是要大兴文?-字-狱的节奏?

宋从心冷声道:“仙凡有明确规定,君王不得阻止子?民开悟。如今的凡尘,想来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

“有这种规定?”楚夭诧异道,她来自凡尘,不通仙家之?事,但却清楚凡间之?事,她想了想,道,“‘开悟’这事情太笼统了,怎样算开悟?拥有自己明确的思想便算得上开悟。但在凡尘,平民百姓整日劳作,赋税极重,苦读十年?书却因出身之故只能成为商贾的文?房先生或开一家私塾。而且对于朝堂而言,百姓‘拥有自己的思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嗯……你知?道宣白凤公主的重罪之一便是让百姓识字吗?”

宋从心愣怔了一瞬,随即面色微变,她听懂了楚夭的言下之?意,也?明白了贵族究竟是如何钻《天景百条》的空子的贵族阶级不阻止百姓开悟,贵族阶级只是加大赋税,拔高纸张价格,挤兑平民出身的文?人,毁掉他们的晋升之路……久而久之?,就连平民自己?都生出了“读书无用”的想法。因为你书读得再好也无法寻真问道,最终还是要进?入凡间官场,而若是无法养活自己?,平民又为什么要倾尽一家之力去供一人读书呢?

对于贵族阶级来说,他们触犯《天景百条》了吗?没有。赋税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政策,纸张造价是市场所需,与平民出身的官人相争是立场之?别。科举是君王为了培养只拥护帝王的政治团体,天生便和?世家出身的官员相斥,打压政敌而已,天道还能为此一道雷劈下来不成?

若是出了贤明的君王,懂得打压世家的力量提拔另一个?群体也?便罢了。然而一个?皇朝但凡出了一个?昏君,再好?的政策也?会?付之?一炬。

封建时代搞愚民政策的原因?是为了君王治世的安稳,曾有一句俗语“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女不看西?厢,男不看红楼”,其意就是“少?时不可生意气,老来不许有野心,女人不可逐爱情,男人不许忘功名”。对君王而言,思想的控制便代表着社会?的稳定。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便是愚民政策的拥护者,他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到“高贵谎言”,即让子?民们相信“上苍在铸造统治者时掺入了黄金,铸造佐政者时掺杂了白银,铸造平民时则融入了铜和?铁”,而后他又强调了“铜铁当道,国破家亡”。

能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唯有子?民开悟,在宋从心前世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并不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当统治与管理阶级的一切政策都无法蒙蔽百姓的眼睛,当更多的人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当人们能用知?识走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一个?相对健康的社会?群体结构才会?成型。

虽然其中依旧有许多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但比起封建制度下单方面的剥削与一国兴衰尽系于君王之?身的波折,至少?民众还能发出声音。

“但是宣怀王应该知?道,他若直白地以‘不许百姓识字’给宣白凤定罪,他便已经违反了仙凡条例。”

千年?前人皇曾经说过?:“知?识是好?的,所以我的子?民都应该学。”

因?此凡尘绝无可能明令禁止平民百姓学习文?字。

“当然没有说得那么直白。”楚夭点点头,肯定了宋从心的推断,“国师当时的

春鈤

说法是‘授道无知?之?民而不遏之?,如递刀为盗国’……大概就是‘白凤公主让刁民学习了文?字而兴外道,这是祸国之?举’这个?意思。”

宋从心只觉得眼前一黑,这个?世界的文?字的确有灵性,但这个?国师绝对是在强词夺理。

“也?就是说,咸临国师将?‘文?字’视作一种‘道’?”一直阖目静坐的梵缘浅忽而睁眼,道。

“是这个?意思。”楚夭点了点头,“所以这些年?来,咸临国才会?突然在‘文?字’上如此苛刻。但因?为此举是为了打击外道,杜绝容易被外道蛊惑的平民去接触外道的教义与知?识,所以大众也?不能肯定国师这么做就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