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花昭面上却依旧平静:“五日,可以。不过,我有个条件。”

“姑娘请讲!”

“定金。”谢花昭看着他,“我要三成定金。货到之后,再结清尾款。”

她如今身无长物,制作香膏也需要采买油脂等物,没有定金,她可周转不开。

万老板哈哈一笑:“应当的!应当的!没有定金,怎好让姑娘安心备货?”

他当即从袖中取出一锭约莫十两的银子,又添了些碎银,凑足了大约四百文,也就是总货款三成左右的定金。

“谢姑娘,这是定金,你点点。”

谢花昭接过,也不细数,只掂了掂分量,便收入袖中:“万老板爽快,合作愉快。”

当下,万老板又唤来小二,借了笔墨纸砚,与谢花昭当场拟了一份简单的字据,双方签字画押,各执一份。

一桩生意谈妥,谢花昭与石秀儿揣着订金和那份薄薄的字据,心头沉甸甸地回了白洋村。

回到茅屋,石秀儿才后知后觉地跳起来:“谢姑娘!一百五十盒啊!五天!咱们俩……能做得完吗?”

她掰着指头算,一天要做三十盒,这还不算采买原料、清洗晾晒的时间!

谢花昭也蹙起了眉。

确实,单凭她们两人,日夜赶工也未必能按时交货。

这第一笔生意,若是误了时辰,失了信誉,以后就难了。

她看着石秀儿焦急的小脸,心中一动:“秀儿,你说,咱们能不能请村里的人帮忙?”

石秀儿眼睛一亮:“对啊!咱们可以雇人!给工钱!村里有些婶子大娘,手脚也麻利!”

谢花昭点点头:“正是此意。明日我们便去问问,看谁愿意来帮忙。”

只是,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第453章 照单全收

第二日,谢花昭与石秀儿在村里一说招人制香膏,每日给十五文工钱,竟没几个人应承。

“做那玩意儿?香香的,能顶饭吃?”

“谢姑娘一个外乡人,这事儿靠谱不?别到时候工钱都拿不到。”

“十五文是不少,可万一做坏了,要我们赔不成?”

村民们议论纷纷,多是观望和怀疑,毕竟这香膏在他们眼里,还是个稀罕物,不像下地干活那般实在。

石秀儿气鼓鼓的:“这些人,真是短视!谢姑娘带大家伙儿赚钱,他们还不乐意!”

谢花昭倒不意外。

人之常情罢了。新事物总要有个接受的过程。

好在,也不是全无人响应。

村东头的牛大娘,家里男人走得早,儿子又常年卧病在床,日子过得紧巴,听闻有活计,便主动找了过来:“谢姑娘,老婆子我手脚还算利索,你若不嫌弃,算我一个。”

还有村尾的苏小凤,是个刚嫁过来不久的小媳妇,平日里没什么进项,也想贴补些家用,红着脸道:“谢姑娘,我也……我也想试试。”

人手虽然不多,但总算有了帮手。

谢花昭心中感激,当即将制香膏的简单工序,如清洗花草、捣烂、搅拌等活计教给了她们。核心的配比和最后调和的步骤,还是由她自己掌控。

接下来的五日,茅屋里便热闹了起来。

牛大娘和苏小凤都是勤快人,学得也快,在谢花昭和石秀儿的指点下,很快便能上手。

四个人从清晨忙到深夜,屋里屋外都弥漫着花草的清香。

捣药声,说笑声,偶尔夹杂着谢花昭指点时的轻言细语,构成了一副忙碌而温馨的画面。

到了第五日傍晚,看着一盒盒码放整齐的香膏,玉樱花的五十盒,雏菊的一百盒,不多不少,众人脸上都露出了疲惫却满足的笑容。

石秀儿更是累得直接瘫坐在了地上,却咧着嘴笑:“谢姑娘,咱们……咱们做出来了!”

牛大娘和苏小凤也喜不自胜,这几日虽然辛苦,但工钱可是实打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