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1 / 2)

说着慈悲地望向蔺敏的墓碑:“人赠一枝莲,万境自如如注。希望此子……下辈子莫再心怀执念了。”

一声叹息未了,坟前佛号响起,宛如微微耸动的海浪,轻轻吹起碑前那青青如碧的野草,风声萧萧,凌空而起,伴随着那越来越洪亮的梵音,那清风愈行渐远,再也未回过头。

晨雾散去,长安上空又见丽日晴天。

灞桥上,垂柳旁,聚满了前来送行的车马。

蔺承佑和滕玉意回成王府换过衣裳,这会儿双双立在桥上。

蔺承佑穿常服,背金弓。滕玉意为了方便赶路,特地换了一身绯色男子胡装,那团红色像一簇跃进春日画卷里的火,不只染红了蔺承佑的心头,也叫在场的每个人一见就心境开阔。

杜家人一早就来了。

“好玉儿,船上湿滑,少在甲板上玩耍。”

“大郎,这是姨母新做的点心,拿着路上吃。”

蔺承佑和滕玉意应了这个又接那个,简直应接不暇:“姨母,这也太多了,天气见热了,阿玉一个人再爱吃也吃不过来,我们收下这两盒,剩下的您留着给绍棠和阿姐吃。”

杜夫人努嘴:“这不是给玉儿的,是给你的。姨母知道你不爱吃甜,专门为你做了些清淡的咸口酥,发面颇费工夫,今早才做成。”

蔺承佑便笑着收下。滕玉意在姨母和表姐身边腻来腻去,蔺承佑早习惯了妻子这副憨态,在旁目不转睛瞧着。正热闹着,那头车轮辚辚,却是书院一众同窗赶来为滕玉意送行。

第一个下车的就是邓唯礼。

滕玉意和蔺承佑早上从城外回来,心中有如放下一块大石,此时再看到邓唯礼,再无五味杂陈之感。

滕玉意忙迎过去,女孩们先给长辈们行礼,这才围住滕玉意叙话。

邓唯礼递给滕玉意一本乐谱:“喏,上回你说想要洛阳白氏父子的上云月集,此谱失传已久,我托人打听了许久才寻来,怕你路上无聊,特地赶在你出发前送来。”

滕玉意大喜过望:“多谢多谢。”

郑霜银和柳四娘也双双递上两本尚书和论语:“院长叫我们别荒废学业,你带着这些书在路上看。”

滕玉意心领神会,悄悄掀开封皮一窥,哪是什么正经书,分明是两本坊间传奇簿子,里头记载了各类杂闻趣事,用来解闷再好不过。

她咳嗽一声:“不敢有负院长教诲,路上定时时温习。”

同窗们忍笑互丢眼色,又听车马喧腾,原来是清虚子道长和缘觉方丈带领麾下弟子来了,后头还跟着五个骑着黑毛驴的白胖老道士。

五道嘻嘻哈哈在驴子上说:“清虚子你自管放心,此去濮阳,世子和阿玉的安危就包在我们身上了。”

这边清虚子一下车,就自发将视线落到蔺承佑和滕玉意身上,表情像是欣慰,又透着几分唏嘘。

“太子和阿麒今日要在麟德殿主持射礼,赶不过来送你们。你爷娘手里还有一场重要法事要办,不得已委托师公转告你们几乎话:濮阳当地的官员寄信过来,说那只妖怪不但变幻无穷,且颇通水性,到那之后,切不可轻敌。”

蔺承佑拉过滕玉意磕头:“请爷娘放心。”

清虚子又道:“圣人和皇后也有话要交代:此番南下,一为给当年南阳一战时冤死的百姓超度祈福;二为替濮阳百姓斩妖除魔。你们俩一个自小习道,一个初入道门,但论心术聪悟,却是不相上下。这一路相扶相携,为民除害不容退却。记住了?莫要辜负长辈和百姓对你们的期望。”

滕玉意胸中激荡,蔺承佑面色也严肃了几分,两人齐齐磕了个头,正色应了。

蔺承佑又道:“徒孙和阿玉不在长安的这些日子,您老好好保重身子。”

清虚子一抖袍袖,弯腰把两人搀扶起来:“有你们这些小辈在,师公一时半会还舍不得走。对了,玉儿那对隐影玉虫翅练得如何了?”

滕玉意照实说:“还算听话,就是打斗时容易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