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找了一下午都没有找到。”

“角落都找遍了,就是没找到。”

“问了孩子们,他们说没看见覃文煜。”

……

街坊邻居都来了,纷纷告知情况。

“我今天进城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一个孩子,不知道是不是你家孩子。”有个跟覃彦林他们坐同一趟车的人对覃彦林说。

“你在哪里看到的?”邓秀珍一下拉住那个人紧张地问道。

“在班车上……”

“你为什么不带他回来?”邓秀珍差不多是在吼。

“我,你讲不讲道理?我就看到个孩子,他就站在那里,旁边还有大人,我怎么知道他谁家孩子?我凭什么带人走?”那人有些生气,毕竟他只是好心将自己知道的说出来,希望能提供点帮助。怎么好心还被人吼?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是我们说错话了,希望您不要见气。”覃修文赶紧上去打圆场。

“您记得那个孩子长什么样吗?”覃彦林问,他心里急,但也知道这事儿不一定跟人家有关系。人家没有义务带回你的孩子,何况人家有可能根本不认识你家孩子。

“那个孩子五六岁的样子,背着个小小的书包,头发很短,脸圆圆的,眼睛很大。书包好像,好像是浅黄色的。衣服吧,好像是灰色的。”那个人努力回忆。

“是几点的车?”覃彦林问。男人的描述让他能基本确定,那孩子就是文煜。他心里急死了。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慌,因为慌没有用。

“我是中午坐的车,大概是12点多一点,具体时间不记得。”

“快,我们快去问问中午发了哪几辆车,我们去问问谁看到过了,看司机和售票员有没有印象!”覃修文说着就往班车停靠的地方跑去。

那时候的班车,都是在站门口或路口让大家下车,然后再将车开到固定地点停放。

很快就找到了中午出发的车,从十二点到一点半发了两辆车,司机都回家了。好在开班车的人都住在街上。

大家赶紧去找到那两家人,那时候的班车不是公家的,都是私人自己买车,然后一家人经营,多半是老公开车,老婆卖票。也有儿子开车,妈妈卖票的。

其中一个售票员回忆说,确实有这么个孩子。本来车上人多,她注意不到,但是那孩子下车的时候差点摔倒了,她去扶了一把,孩子很礼貌地跟她说谢谢,然后她就多看了孩子几眼。

“当时有人带着他吗?”覃彦林问。

“这个,这个真不好说,当时他下车是自己,没人牵着他,但是他下车后就跟着一个女人,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带着他的人。”

“他上车你怎么不拦着?而且那个女人没牵他,他摔倒了也没管,肯定不是他家长啊,你怎么不注意着?”邓秀珍心跳得厉害,急得不得了。

“你什么意思?合着我还有错了?小孩子都不买票,孩子跟着人上车,我也不会拦着。

再说了,那一车的人,他四面都有大人,我哪知道他有没有人带?早知道我就不告诉你了!”售票员生气了。

“您别生气,别生气,她只是着急,孩子丢了,她着急,您多理解多包涵”覃修文连忙劝解。

“您知道他下车后去了哪里吗?”覃彦林问。

“当时是往蒲中那个方向去的,具体后来去哪里了,我真不知道……”

“走,我们去城里找!”覃彦林连忙拉着邓秀珍准备往外走。

“彦林,我们租车去吧,时间越久,找人越难”覃修文说。

“对,租车!”覃彦林转头对司机说:“能不能马上送我们去蒲城?我们租车,出租车费。”

司机爽快地同意了,毕竟找孩子可是大事,他理解家长此刻的心情。

司机立即出发,一路狂奔,平日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当然那是因为中途要上人,所以走走停停。

这次却只用了半个小时。

一起进城的只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