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都不敢说,两只眼睛近乎绝望地看着赵宝珠。

赵宝珠向后靠了靠,垂眼看向他,话锋一转:“但若王致远的确想刺杀的人是我,那一码归一码,这件事我会和?叶大人还有衙门?上都说清楚。其中细巧刑部自会查明,不会让王家背上不应有的罪责。”

第127章 审问

王瑜仁走出吏部的时?候脚下?都在发飘, 腿软得跟面条一样,差点没从阶梯上摔下?去。

他整个人十分茫然,也不知这趟来找赵宝珠的结果是好还是不好。

吏部衙门内, 常守洸望着王瑜仁略显踉跄的背影,长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有那么个又蠢又毒的嫡兄, 也真是为难他了。”

赵宝珠本来满心沉肃, 闻言却’噗嗤’一下?笑出了声,又蠢又毒,常守洸的形容再确切不过!

“常兄是先前就认识王家那两兄弟吗?” 他好奇道。

常守洸点了点头, 道:“我在离京之前也曾在国?子监就学。王致远比我年?长, 我在国?子监是此人的名号已有’赫赫威名’。”

他语气讽刺, 显然这个’赫赫威名’意在讽刺。

“王致远此人是王尚书唯一的嫡子, ” 常守洸靠在椅背上, 将王家之事娓娓道来:“此人嚣张跋扈,自小就是个霸道的主, 王尚书本来是想让他入军营的, 可王夫人舍不得儿子去受那些皮肉之苦,便让他入了国?子监读书。听闻这厮每日上学都要在腰间别一柄马鞭,见到看不顺眼的人就抽,国?子监内许多伺候的小厮书童、甚至家世?不显的学子, 都挨过他的打。”

常守洸眉目中浮现?起些许厌恶,道:“听闻他还曾失手打死过两个书童,此事在国?子监争议不小, 后来王家赔了那名监生一笔钱, 便算是了了。”

赵宝珠登时?骇然:“竟然有这样的事?!”

他眉头紧蹙,眉眼中闪过厌恶, 咬牙一拳砸在一旁的矮桌上:“竟敢如此草菅人命,真是骇人听闻!这样的人竟然能被选入朝廷官吏,还掌管百官升降调令之权,岂有此理!”

常守洸闻言冷笑一声:“国?子监的监生靠祖辈荫封入仕,只要通过吏部考核便是,考核的是监生的学识,又不是人品。” 他顿了顿,面上嘲讽之意更浓:“那考核不能跟科举相?比就不说了,甚至考核不过的监生还能继续回?国?子监学习,来年?再考,王致远是兵部尚书之子,谁敢让他不过?这官位不如说是朝廷亲手奉到他手上的。”

闻言,赵宝珠亦沉默下?来。若说他往日对?所谓的世?族荫封还不慎了解,在吏部就职之后,他对?这其中的内情可谓是了如指掌。

吏法规定,京官四品以上,地方官二品以上,就可以推荐至少一名子侄入国?子监学习。而官位更高?的,如三公九卿国?公侯爵等?诸位大人能推荐的人数则更多。而国?子监的监生一旦学成,不必通过科举,只用通过吏部的考核便能入仕为官。就如同常守洸所说,这种?吏部考核的难度往往大大低于科举,基本稍有学识之人都可以通过,且通不过的还可以每年?再考。比起没有资格进入国?子监的寒门学子来说,这些权贵的后代可以说是只要稍稍在学业上有所精进便能出仕。

可以说在入朝为官上面,从一开始就没有所谓的’公平’可言。

可元治帝到底是个明君,与大批启用贵族子弟的前面几代君主不同,他甫一继位就修改了吏法,宣布于国?子监出仕的监生授官最高?不能超过五品,且三年?之内不能升迁。

这条律法听起来很?严苛,但是细细想来,多的是辛辛苦苦十年?寒窗,从科举入仕的举子只能从六、七品的芝麻小官坐起,中举之后还要苦等?官位腾出空来。而这些监生享受了最好的教?育资源不说,还每年?都能有机会取仕,几乎是埋进国?子监的大门就已经是半个官身了,实在已是受尽优待。

然而就是这么一条限制,都在元治初年?的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世?族们?纷纷联和起来向刚刚登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