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解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曾子贡献了两个成语。这是曾子在给学生们上课,要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现实解说】理想太远大,往往会落空。明天的日出虽然美好,可是今天的晚饭更加重要。

10.8(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提高自己的情商。”

【解析】还是孔子的思想,还是给学生们讲课。

【现实解说】君子以文会友,小人用钱买官。

10.9(14.26)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解析】还是孔子的思想,还是在给学生们讲课。这句话很多版本中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放在一起,意思也完全相同。

【现实解说】曾老师的课很闷呐。

10.10(19.17)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译文】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人不可能自动地充分发挥感情,(如果有)一定是在父母死亡的时候。”

【解析】又是转述孔子老师说的话,强调人只有父母死的时候才有真性情流露出来。曾子强调孝,所以会说到这些。

【现实解说】有的人家里狗死了,哭得也挺伤心。

10.11(19.18)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译文】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其他人也可以做到,但他不更换父亲的旧臣及其政治措施,这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解析】又是转述老师的话,《论语》中还有这样的话:“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在说孟庄子。问题是,难道改了就是不孝吗?未必吧。

按照周礼,父亲去世,儿子要守孝三年,这三年,国家的事情也好、家族的事情也好,都是交给管家去管的,这个管家,周礼里面叫做“冢宰”。这个冢宰不是管墓地的,周朝初期,冢宰就是宰相。在周朝初期,“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一种普遍现象。后来礼崩乐坏,冢宰的地位也越来越低,三年守孝也成了名存实亡,所以“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就成了扯淡。所以孟庄子“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真是难能啊,要特别拿出来说一说。

【现实解说】春秋之后,“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就彻底成了浮云。比较流行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人都在忙站队。如今没有世袭了,更不用讲什么“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了。新官上任,一定是换自己的人,行自己的政,恨不能把原先的痕迹抹得干干净净。所以,曾子的这段话,只能是个传说了。

10.12(19.19)★★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译文】孟氏任命阳肤做士师,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审讯罪犯得到了真相,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

【解析】司寇是大法官,负责大夫以上的法律事务;士师是小法官,负责士一级的诉讼。所以“其情”指的是犯罪背后的真相,而不是“情况”之类的意思。曾子的意思,老百姓犯罪多是被迫的,因此对他们要有怜悯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