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用个屁电脑,坐个屁飞机,看个屁好莱坞电影。杰斐逊,人类伟人。”
16.3(14.17)★★★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译文】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已经被野蛮民族征服,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管仲岂能像普通人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无声无息地离开这个世界?”
【解析】由子贡问这个问题多少有点出人意料,因为子贡的性格应该是最能理解管仲的。所以,这应该是子贡与孔子“斗争”时期,子贡特地准备好来与孔子争辩的,谁知孔子的回答出他所料。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比之上一段更进了一层,对管仲已经到了崇拜的地步,孔子思想的法家化更加明显,管仲就是他眼中的圣人,即便别人认为是污点的,他也认为是正确的。
“民到于今受其赐”这句话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孔子在齐国亲眼看到的。管仲为齐国留下来的是制度是规范,因此一百多年以后齐国人民还在受到管仲的恩惠,这从侧面说明,管子的思想具有法家的特质。“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这句话是对管仲的最高评价,认为管仲拯救了整个中原,还有比这更大的功劳吗?“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这是个强烈反问,作为对子贡的还击。
想象一下,子贡被反问得目瞪口呆,无话可说。
【现实解说】某大学某教授回国后上课,学生乙说:“杰斐逊真不是好东西,他是英国人的后代,竟然还跟英国人斗争,帮助美国独立。这个人,真是卖国贼。”某教授大怒,说道:“你懂个屁!杰斐逊不仅起草了《独立宣言》,还设计了美国政体,美国后来才能几百年来一直发展,后来成了世界首强。你再说杰斐逊的坏话,我跟你急!”
16.4(14.9)★★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译文】有人问子产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爱护百姓的人。”又问子西。孔子说:“也差不多。”又问管仲。孔子说:“他把伯氏骈邑的三百家夺走,使伯氏终生吃粗茶淡饭,直到老死也没有怨言。”
【解析】子产是郑国的权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家,岁数大于孔子,孔子对他非常尊重。所谓“彼哉彼哉”,很多人解释成“他呀他呀”,其实是蒙混过关。子西是楚国的权臣,楚王的哥哥,性格温和,曾经把王位让给弟弟,主张避免战争,休养民生,孔子对他也很尊重。之后说到了管子,管子抢了别人的封邑,孔子却为管子辩解。
从时间看,这自然是更晚一些的事情,子西当政已经是孔子周游列国期间,这段话则应该是孔子回到鲁国之后。试想一下,如果这段对话发生在孔子早期,孔子会怎样说管子?他一定会说管子贪婪无礼。可是在这里,孔子却为管子辩解,而且辩解得有些强词夺理。说明什么?说明管子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非常崇高。
对子产子西,孔子是尊重;对管仲,孔子是崇拜。
子西,名熊宜申,字子西,楚平王的庶子。楚平王死后,令尹子常欲立他为楚王,子西拒绝,而拥立年幼的太子珍为楚昭王。后来吴国灭楚国,在楚国复国过程中,子西功劳最大。之后,子西出任楚国令尹(即宰相),休养生息,使楚国重新崛起。之后,心地善良的子西召回在吴国避难的侄子公孙胜(被废的太子建之子),却被公孙胜所杀(此时孔子已经去世)。
【现实解说】当一个人真的为国家为百姓做出巨大贡献的时候,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