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2 / 2)

歌赋都是邪魔歪道。而徐家的做法却恰恰相反,不鼓励孩子们参加科举。要知道,大周王朝取士,只有科举出身是正途,其他的都被视为野狐禅,上不了台面的。徐令宜有庶子又有嫡子,可永平侯的爵位却只有一个。想要把这些矛盾减到最少,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孩子们自食其力――说到底,爵位之争也就是个生存权的竞争,如果其他孩子有了生存的能力,对爵位的觊觎之心会比那些在生活上不能自理的孩子会淡得多。

十一娘是希望徐嗣谕、徐嗣诫能自食其力……

“侯爷的想法真是奇怪。”她试着和徐令宜沟通,“我只听说过要教导子弟好好学习八股文章的,还没有听说过有人家请西席嫌弃先生会教八股文章的!”

十一娘是罗氏女,又长在内院,所说的这些观点自然是罗家的观点。

徐令宜道:“我们和罗家是不同的。”

十一娘微怔。

是指徐家是世袭罔替的公卿之家吗?

徐令宜见十一娘眼底闪过一丝困惑,他不由微微一笑。

十一娘再聪明,毕竟少了些见识。

“自有科举取士以后,白身之家莫不以此光耀门楣。进入仕余,又有同乡、同窗、同科庇护。我公卿之家却不同。授命于皇上,忠事于皇上。荣华富贵系于皇上一人。”徐令宜委婉地道,“我们不可得陇望蜀,失了规矩。”

十一娘把徐令宜的话咀嚼了片刻才明白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