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薏抛开一切,一路看遍景朝无数风光。
她彼时以为自己是个身娇体弱的闺阁小姐,无比羡慕苏玉姝见多识广。
如今,她终于亲自走过那些书页中才会出现的地名,风沙、雨雪、山川湖泊,一寸一寸从字里行间落进她眼中。
她在江南住过一处竹院,清晨推窗,雨打芭蕉,院外水声潺潺。
她坐在窗下喝粥,廊下洗菜的妇人笑着朝她打招呼,带着一口听不真切的吴侬软语。
她去塞北雪镇,天寒地冻。一时兴起,独自跑去看冰封的大湖。
湖面广阔,静得出奇,风吹来冻得骨头发疼,但她无比享受这种孤身一人的感觉。
路过的汉子见她穿得单薄,塞给她一袋热酒,说这姑娘胆子不小。她接过来,一饮而尽,辣得眼眶发酸。
她曾在一处山脚下住过一个道观,观里有一个年轻的小道士,偷偷给隔壁的寡妇写情诗。
她无意间路过,看着他手里攥着信纸,满脸通红地跑开,笑到肩膀发颤。
她坐过雨中的客船,风浪打着船头,豆火晃动却不灭,周围静得连心跳都能听清。
她还在春夜里跟还未歇摊的婆婆买过一盏花灯。提了一路,纸糊的荷花破了角,她舍不得扔,便写了愿望放在河上,圆了京中映月节那夜没放灯的遗憾。
她有足够的银两,不赶路,不定方向。
每日看天走马,累了便寻家客栈歇脚,醒来再继续往前。
她一个人试着穿越无人山道,喝河水,吃干粮。从优渥生活中走出来,重新开始习惯粗茶淡饭,习惯衣衫布料粗硬。
曾有段时间,她狭隘地觉得这世间只有宫墙内外、生死爱恨,后来才知道,山河广阔,天大地大,明明还有那么多。
风景是新的,人也是新的。
她带着这些新鲜的见闻,一路走走停停。
再次回到青溪,已是半年之后。
这么久过去,村里几乎没什么变化,水草依旧长在门前的河岸边,村口的大樟树也还站在那里。
有人远远瞧见她,犹豫着上来打招呼。
是容大哥。
他如今已娶妻生子,肤色不如当年那般黑,两人见面,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讷讷:“薏妹妹……长大了。”
他突然想到什么,“你家阿黄现在在俺家院子里头看着呢,你要是还想带回去,就去牵走。”
钟薏一怔:“阿黄不是在……李大娘家里么?”
她心中浮现不好的预感。
当初在上京见到李芳,她被自己牵连,遭驱逐,若真因此连家都回不去……
容大哥笑了一声:“她们去京城一趟,回来就发达了,和儿子一块儿搬去城里住咯,家里的田产都不要了。”
钟薏松了一口气,又忍不住迟疑一瞬这实在不像卫昭的性子。
他偏执至此,怎肯放人轻易离去?
多半是他们因祸得福,从别处得了什么机缘。
钟薏跟着容大哥去了他家院子里接阿黄。
阿黄早已变成大黄,壮实了不少,毛色也发沉,懒洋洋地趴在门前。
见到她,先是愣住,站在原地,狗脸上浮出像人一般的茫然。
还是她先唤了一声:“阿黄。”
那条狗像是才回过神来,嗅到熟悉气味,猛地扑上来,尾巴甩得飞快,呜咽着往她怀里钻。
她抱住她,手掌贴着温热的脖颈,拍了拍。
钟薏牵着阿黄,给容大哥道了谢,留下银子,回了自己家。
篱笆凋敝,院墙斑驳,瓦缝爬满青苔,屋里旧家具都落了一层灰。
钟薏推开门,一眼望见角落里供着的牌位。
她站在屋里许久,一点点打扫,把她爹的灵位仔细擦净,用布包好。
这里承载了太多记忆,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她不愿再多停留。
她